簡秀枝》用音樂體現對政治文化省思 女性觀點《雪赫拉莎德2》傳天籟

簡秀枝》用音樂體現對政治文化省思 女性觀點《雪赫拉莎德2》傳天籟
簡秀枝》用音樂體現對政治文化省思 女性觀點《雪赫拉莎德2》傳天籟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以《天方夜譚Scheherazade》為故事引線,強調女性觀點的《雪赫拉莎德2》,6日晚間,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台灣首演,當年被擔任首演小提琴家喬瑟芙維琪(Leila Josefowicz,1977-)親自來台獻藝,掀起熱潮。

《雪赫拉莎德2》係由美國知名作曲家約翰.亞當斯(John Coolidge Adams,1947-)於2015年的創作,當時在紐約的首演,獲得國際高度肯定。該劇靈感來自於《一千零一夜》,從女性觀點出發,用音樂體現對於政治文化的觀察與省思。

為了讓標題音樂描繪形而上的思想主張,更具備21世紀女性精神,亞當斯即以小提琴喬瑟芙維琪作為模特兒,以她饒富女性氣慨的形象,量身打造,曲子完成,立即題獻給她,也邀請她擔綱首演。

喬瑟芙維琪於2018年,曾榮獲艾弗里·費雪獎,昨晚她一身長板黑色禈裝禮服出場,頭上紥上馬尾,展現女性柔中帶剛的自信氣質,精湛不受拘束的琴藝,把小提琴當作她說話的工具,詮釋現代雪赫拉莎德(Scheherazade)的不卑不亢與不屈不撓。

全曲分4個樂章,捨棄線性劇情描繪,改從音響效果,呈現具象畫面,雖為管絃樂曲,實則是内容龐大的協奏曲,同時採用匈牙利揚琴,營造出中東桑圖爾琴(Cimbalom)的特殊音響效果。

為了強調女性抬頭,她在全曲拉奏結來,特別捧起《雪赫拉莎德2》譜稿,向在場民眾揮舞,一來重申她被作品家題獻的殊榮,再者,以亮眼行動,證明女性當自強,女性必須被公平對待的時代意涵,迎來現場觀眾熱烈掌聲。

今年76歲的約翰.亞當斯,他的創作,總是結合簡約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的部分風格,他的歌劇《尼克森在中國》,是20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歌劇作品之一,著名作品還包括《克林霍弗之死》,弦樂隊《震教徒的環》,小提琴協奏曲,合唱《靈魂轉世》,樂隊曲《快機器上的短旅程》等。

話說「天方夜譚」中《一千零一夜》,故事背景是這樣的:

傳說波斯帝國的國王,因受到妻子不忠的刺激,性格變成殘暴,非常痛恨女人。心態嚴重被扭曲的國王,每日都會迎娶一名女子,並在隔日清晨,將該女子殺害,以抒解他戴綠帽子的自卑與怨恨。

為了阻止國王的暴行,大臣女兒雪赫拉查德挺身反抗,她決定親入虎口,藉由嫁給國王,設法阻止國王的惡行惡狀,徹底解救女性於不公不義之中。

雪赫拉查德展現柔情蜜意,從夜晚開始跟國王說故事,她滔滔不絕,國王也聽得津津有味,對她訴說的故事,深深著迷。為了聽完她精彩故事,國王不僅到了隔日清晨,還沒有將她殺害,因為雪赫拉查德講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在那「一千零一夜」中,國王也被她的話語所感動,不僅沒有殺她,還痛改殘暴前非,決定與她過理性生活。

《天方夜譚》的英文名稱,就是以該女子雪赫拉查德(Scheherazade)命名。

由於「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對於文學、音樂影響深遠,後世許多創作者作了延伸創作,其中俄國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 ,1844-1908)所創作的《天方夜譚》交響詩,就是以《一千零一夜》為靈感來源,但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在《天方夜譚》中,所展現的還是頌揚男性英雄氣魄。

反觀約翰.亞當斯所創作的《雪赫拉莎德2》,是從女性角度出發,用音樂描寫女性如何以堅毅勇敢的精神,面對雄性霸權社會的不平待遇,非常符合當今的社會趨勢與價值。

約翰.亞當斯曾語重心長地表示,今天思考這個時代的雪赫拉莎德時,許多關於女性遭受到生命威脅時的例子,便會浮現眼前。例如在埃及解放廣場那「穿著藍色內衣的女性」,那些被男性拖過市街、被毆打、被侵犯的女性,或者年輕的伊朗女孩索爾坦,她只不過是參與德黑蘭的一場和平抗爭而被開槍射殺,又或是在為數眾多的國家,那些被宗教狂熱者經常性的襲擊與逮捕的女性。那些浮現眼前的當代印象,並不僅限於中東地區,而是在世界各地發生著,包含我們自己的國家,甚至我們自己的大學校國內。

與當年首演《雪赫拉莎德2》的心情,相較昨晚的詮釋,喬瑟芙維琪更為自在,她的臉部表情豐富,肢體語言更豪邁,用小提琴說故事的同時,配合她的容顏動作,益發傳神,讓台灣樂迷,透過她的詮釋,不但認識該首曲子,也見識欽巴龍揚琴(cimbalom),機會相當難得。

喬瑟芙維琪藝高人膽大,在指揮里柏瑞契(Alexander Liebreich,1968-)帶領下,與TSO成功完成《雪赫拉莎德2》臺灣首演,將女性力量融入藝術文化的經典中,給現場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她又以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C大調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BWV 1005,第三樂章:最緩板》作為安可曲,倍見圓滿。

該場音樂會中,還包括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的畢生傑作《仲夏夜之夢》、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充滿張力的《火鳥》,里柏瑞契幾乎是背譜指揮,他在樂曲進行中,口中念念有詞,肢體動作唯美柔和,讓TSO樂手在明確指令中,一氣呵成,呈現出不凡水平。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