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陳毓襄的狂野之美

簡秀枝》陳毓襄的狂野之美
簡秀枝》陳毓襄的狂野之美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台裔美籍鋼琴家陳毓襄(Gwhyneth Chen;1970-)用生命彈琴,展現堅強意志力與熟女的狂野之美,令人拍案叫絕。

一場取名為「斯卡尼、陳毓襄與TSO」的精彩音樂會,於9月28 日晚間在國家音樂廳舉行,廳外是中秋節前夕的大滿月。熠熠生輝,廳內是「鋼琴女王」的絕美風情,也讓人眼睛當之一亮。

音樂會一開始,從舞台側門打開的煞那,聽眾的掌聲響起,頗有迎接巨星的氛圍,走在前頭是鋼琴家陳毓襄,後頭跟著指揮斯卡尼(Rico Saccani,1952-)。

滿頭捲髮斯卡尼,以白襯衫配白領結、燕尾服,十足的歐洲紳士風範,而陳毓襄則是艶光四射。

桃紅色魚尾長禮服,低胸、露背、高衩的合身剪裁,配上13公分高的厚跟黑禮鞋,胸前傾瀉出的是心型複合式水鑽項鍊,加上高馬尾髮束,貴氣逼人,52歲的陳毓襄,帶著自信、燦爛的笑容登台,展現出「鋼琴女王」的絕對架勢。

未演先轟動,受到觀眾熱烈掌聲鼓勵的TSO ,各個精神抖擻,彷彿迎接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盛宴。

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陳毓襄彈了40年的曲目,也是她的心靈旅記。11歲第一次以音樂童星登台演出時,陳毓襄就是公開彈奏浦羅科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熟門熟路之外,來自歲月積累的許多回憶與智慧,都在音符中。她以絕對的自信架勢,鞭辟入裡,熟練掌握之外,忍不住炫起技來,有如萬馬奔騰、鋪天蓋地。

尤其,陳毓襄與斯卡尼認識多年,如今總算有合作機會,彼此都非常興奮與惜緣,希望為台灣觀眾,碰撞出更多火花。

斯卡尼是當今國際樂壇頂尖的指揮家,1984年國際卡拉揚指揮大賽首獎得主。 他曾在1982年,以破紀錄兩年的時間,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的鋼琴與指揮雙碩士,以及博士學位。曾擔任著名的義大利歌劇指揮家朱賽佩·潘塔尼(Giuseppe Patane,1932-1989)的助手,見習指揮7年。在贏得卡拉揚指揮大獎後,旋即與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丹麥皇家愛樂樂團合作演出,並參與斯波萊托音樂節(Spoleto Festival)演出。擅長歌劇及交響樂指揮,與無數知名樂團合作過,錄音專輯超過100張。他也多次來台擔任客席指揮,台灣樂友對他印象深刻。

普羅科菲夫的《C大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品26》,創作於1917年到1921年之間,他的音樂風格,正從古典邁向現代的過渡期。該作品兼具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特質,看似沿用舊有曲式,實則手法創新;乍聽似乎是調性旋律,但是又夾帶著大量不和諧聲響;巧妙運用配器,營造出震撼聲響,特別是鋼琴的應用,不僅僅是協奏曲的獨奏樂器,許多時候,也被視作「打擊樂器」,以連續而飽满的和弦聲響,應和著其他器樂,共同營造出全曲強烈的節奏感。

根據音樂學者邱秀穎分析,普羅科菲夫一共出版了5首鋼琴協奏曲,但只有學生時代所寫的《第一號交響曲》與該首《第三號交響曲》是3個樂章。

即便如此,《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卻並非一般3樂章協奏曲的快一慢一快結構。它的第一樂章,是先由一段抒情行板開始,然後才正式進入快板,整個樂章裡奏鳴曲式雖然依稀可辨,但是創作手法相當自由。開頭的行板,由單簧管率先吹奏出溫柔的主題,並由長笛與小提琴在高音域複誦一次,該處樂器交織的聲響色澤,傳遞出一股淡淡的俄羅斯風情,讓人聯想起史特拉溫斯基 (lgor Stravinsky,1882-1971) 在1910年間創作的《火鳥》。

進入快板後,樂團以簡潔明快的16分音符斷奏,引導出鋼琴獨奏的主題。此後,樂團與鋼琴獨奏便不斷以各種變化形式,彼此對唱,相互掩映。

值得一提的是,該樂章的最後,並末出現一般熟知供獨奏家炫技的裝飾奏 (cadenza),取而代之的是鋼琴獨奏,以快板開頭的連續16分音符快速音群華麗開展,並在樂團的烘托下,逐漸將氣氛推至最高點。

第二樂章是主題與孌奏。木管樂器吹奏出嘉禾舞曲風味的主題,路帶些許詼諧的況味。按著由鋼琴獨奏率先展開第一個主題變奏。之後,小號與小提琴承接了主題旋律的變奏,鋼琴則以16分音符快速音群為其掩映。第三變奏中,鋼琴以不規則重音與弦樂的正拍形成競奏,稍後由木管呈示主題變形。第四變奏展現出一段精彩的配器,抒情冥想式 (meditativo)的主題變形,在鋼琴、法國號、小提琴、雙簧管、單簧管之間流轉,營造出一種美的沈思。

第五變奏則在速度與氛圍上,與前一變奏形成強烈對比,隨著打擊樂器的加入,讓整個音樂氛圍更顯熱鬧。最後隨著開始的主題在木管樂器再現,和缓沈靜地劃下句點。

至於第三樂章快板,是一個A-B-A'形式的終曲,典型的前後熱鬧炫技而中間溫婉抒情。該樂章,洋溢著炫技與節奏感,兼具旋律性與抒情性,一如普羅科菲夫在《自傳》中所述的多元創作風格。

在陳毓襄稱普羅科菲夫的《C大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品26》,就是炫技作品,對觀眾而言,聽起來既快速又精彩,寫法也很特別,普羅高菲夫其實是透過該作品,挑戰鋼琴技巧的極限,並從中傳達俄國文化。

美學有多種樣貌,而俄國文化裡對陳毓襄而言,有種狂野之美,透過普羅高菲夫的作曲技巧、再透過演奏呈現,十分不容易。

早在1990年代,陳毓襄與俄國,有過一段淵源,她曾在莫斯科居住過一段時間,稱為她人生中的「莫斯科之年」。

陳毓襄回憶,90年代莫斯科的文化氛圍無比燦爛,那是一種心靈、文化上的燦爛,到處都是菁英,詩作、文學是他們談天的話題,文化內涵很豐富,有一種『斯拉夫靈魂』的涵養。

陳毓襄曾表示,當時的文化氣氛令她著迷,她喜歡當時的每個角落,都帶有一種念舊的感覺,每戶人家家裡都有美麗的水晶餐具、古色古香的家具,雖然外面是冰天雪地,但是內在的斯拉夫靈魂無比熱情,他們重視的不是外出吃喝玩樂,而是在自家的小餐桌上喝茶、喝伏特加、談天相聚,豐富的民眾心靈,帶來許多音樂和文學的曠世經典。

普羅科菲夫的《C大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品26》正是那樣背景下的產物,該曲對她意義非凡,除了是人生中第一首公開彈奏的鋼琴協奏曲,該曲也是她「養了一輩子」的曲子,每個階段彈,都能從中學習不同的智慧。2008年北京奧運時,她也和TSO演奏該首作品。

陳毓襄強調,疫情期間,她在一年內彈了9首鋼琴協奏曲,或代打、或邀演,口袋裡一直都有許多協奏曲清單,但是普羅高菲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就是基本款,隨時都可以演奏。

陳毓襄說,她在贏得波哥雷里奇大賽首獎之後,有段時間,每年固定到莫斯科大音樂廳、柴可夫斯廳輪流演奏。

陳毓襄的恩師波哥雷里奇,曾示範演奏該首作品,在部分樂段,有如「貓捉老鼠」地指尖在鍵盤上瞬間移動,令她感到驚奇,也是她對該曲不斷深耕細作,揣摩其中奧妙,數十年如一日。

五線譜上,果然有隱藏版的幽默和野性美,斯卡尼、陳毓襄與TSO ,共同在舞臺上激發的音樂火花,銳不可擋,令台下樂友驚嘆連連,彷彿聽出許多弦外之音。

激情過後,現場掌聲如雷、欲罷不能,陳毓襄拉著斯卡尼,兩人擠進小鋼琴椅,四手聯彈安可曲,曲目是普羅科菲夫的《三個橘子之戀》進行曲(March from The Love of Three Oranges),逗趣可愛,搏得滿堂彩。多才多藝的斯卡尼,始終背譜演出他的指揮棒下,涵蓋面廣泛,而他指揮棒下帶出的音符,不只熱情,更有理性層次,耐人尋味。

下半場,斯卡尼帶領TSO,詮釋史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 春之祭(Rite of Spring),更是展現不和諧音域當中的豪邁狂野,全曲震天價響,驚天地而泣鬼神。

最後斯卡尼 再帶領TSO,以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ff,1873-1943)的《無言歌;Vocalise, Op.34 No.14》作收。27日莊東杰帶著波鴻交響樂團在台北演出時,鋼琴獨奏家伽佛利佑克,也是以該曲的鋼琴版,作為再見安可曲,柔美動聽,感人肺腑。

如眾所皆知,陳毓襄除了練琴、世界巡迴演出以外,平常最大的嗜好就是禮佛、打禪、練氣功,並且還吃素,她說那些活動,有助於琴藝。那些生活的嗜好,都和練琴相似,全都是單獨一個人重複練習,尤其得花很長時間,才能有所精進,從中悟道。

年已半百的陳毓襄,能持續如此養身、心、靈,保持勻稱修長身材,完全沒有小腹和蝴蝶袖,可以撐起合身魚尾長禮服,更讓人佩服她的意志力,愛藝成痴外,可說是用生命彈琴。愛美也好,炫技也罷,那是需要全身投入,長年茹素,跪拜禮佛,連佛祖也感動。

中秋時節,明月高掛,音樂廳裡,陳毓襄、斯卡尼與TSO,也聯手打造了一場圓滿音樂會,有如含笑的滿月,讓人有著滿滿的幸福感。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