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韓籍鋼琴家趙成珍 成名靠200分的努力

簡秀枝》韓籍鋼琴家趙成珍 成名靠200分的努力 
簡秀枝》韓籍鋼琴家趙成珍 成名靠200分的努力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對韓國鋼琴家趙成珍(Seong-Jin Cho,1994-)來說,成名是建立在「200分的努力上」,28歲的年紀,始終給人「準備好了」的印象,在國際音樂舞台,過關斬將,果然聲名大噪。

這樣的準備態度,應驗了今年初,臨時接獲通知,在24小時內,自柏林飛往紐約,與維也納愛樂,在古典音樂殿堂卡內基廳的成功演出,讓《紐約時報》讚嘆不已,說他不只是讓音樂會順利落幕,憑藉著記憶演奏出精細絕美的瞬間,是完全專業的音樂呈現,令全場聽眾眼睛為之發亮。

這樣的表現,對28歲的年輕音樂人來說,更是難能可貴,盛名並不虛傳。身為家中獨子,趙成珍耐得住寂寞,他曾表示,只要有一架鋼琴,他就不寂寞。

趙成珍擁有一張白皙的東方人面孔,171公分高,加上一頭蓬鬆頭髮,話語不多,給人靦腆害羞的感覺,淡淡的笑容中,頗像鄰家大男孩,人見人愛。這種氣質,讓年輕粉絲為他瘋狂,年長的音樂饕客,也以他的超齡表現,視為難得的音樂奇葩。

趙成珍第3次到台灣演出,前2次分別在2017年與2019年,睽違3年了,各地音樂迷對他懷念特別多。這回透過牛耳藝術的邀請,安排了台南、高雄、台北的3場演出,到處受歡迎,台北場早早完售。

重回台灣,趙成珍也喜出望外,他以全新曲目組合,呈現給本地音樂饕客,跨度從巴洛克橫跨到浪漫主義,曲目含蓋韓德爾、布拉姆斯、舒曼等3位德國作曲家,讓台灣樂迷,搶先聽到明(2023)年即將發行的新專輯曲目,早鳥嘗鮮,自有不凡感受。 該3場音樂會,分別呈獻上在新專輯中,肯普夫改編韓德爾(Händel,1685-1759)作品的《小步舞曲》、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還有韓德爾《薩拉邦德舞曲》(新專輯)及蕭邦《第12號練習曲》,精彩可期。

在台灣的3場音樂會內容包括:

1、韓德爾:《E大調第五號組曲,HWV 430》

2、布拉姆斯《韓德爾主題變奏曲及賦格,作品24》與《鋼琴小品》作品76 ( No.1, 2, 4, 5 )

3、舒曼《交響練習曲,作品13》

韓德爾第五組曲中,趙成珍試圖呈現17、18世紀時流行的管風琴效果,把巴洛克風格以及德國中部傳統複音音樂的古典味道,透過當今的史坦威鋼琴作呈現,該組曲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快樂的鐵匠」,懷舊風情十足,聽起來備極溫馨。

布拉姆斯的《韓德爾主題變奏曲及賦格》,讓趙成珍火力全開,展現他少年熟成的細緻音色。而舒曼的《交響練習曲,作品13》,也是趙成珍在精雕細琢之餘的入味精彩之作,帶給樂迷全新又完美的感受。

音樂會尾聲,外加兩首安可曲,一首是韓德爾的薩拉班德舞曲(Händel Sarabande from HWV 440);另一首蕭邦練習曲(Chopin Etude op.10 n.12),都有極精彩表現。

韓德爾的薩拉班德舞曲,係d小調舞曲,使用5個主要三和弦而形成的規律移動,產生一種穩重又莊嚴的感覺,旋律彷佛走得很遠,趙成珍在細膩中,還是安詳拉回原點,耐人尋味。

蕭邦練習曲作品10第12號,也稱革命練習曲,為C小調,2/2拍,火熱快板,該曲完成於1831年,當時是獻給蕭邦的好朋友李斯特(Liszt ,1811-1886)。

創作該曲的背景是在1830到1831年間,十一月起義,俄羅斯攻打波蘭首都華沙,激發蕭邦的憤怒,創作該曲,吐露痛苦中的掙扎與吶喊,激動澎湃,令人動容。

趙成珍1994年出生於首爾,2009年以15歲成為日本濱松國際鋼琴比賽,有史以來最年輕冠軍,2015年獲得華沙蕭邦國際比賽首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的韓國鋼琴家。

趙成珍的音樂養成,和台灣的許多父母一樣,2000年,6歲的趙成珍,開始接觸鋼琴,趙成珍的父母開始只是把培養他彈鋼琴視作一種興趣。而到了10歲,趙成珍開始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鋼琴家,逐漸朝向他的夢想努力。

當2015年蕭邦大賽,成為首獎得主,確定了他的職業演奏家之路,近年來聲勢持續高漲,他總覺得孜矻學習,一再以穩健的腳步,向世界證明,他準備好了。

他的成功,一則天份,其次師𠄘,再者是他實事求事,龜毛細心的個性使然。根據媒體報導,他一到台南場館,馬上步上舞台,投入練習,對於鋼琴音準、觸鍵靈敏度、踏瓣踩出來的音色變化、場館溫度所打造的觀眾整體氛圍都要求極高,逐一與調音師討論確認,在舞台上彩排了2個多小時。

縱使首次到台灣府城,滿滿的慕名與好奇,但趙成珍沒有絲毫鬆懈,或縱容自己,在用完餐後,又繼續在休息室中,練習調整。儘管該套曲目,他早已完成錄音,即將發行,並且在國外演出過多場,早已烙印腦海,但他還是小心謹慎,一練再練,希望呈現極致,如此認真用心,難怪在今年維也納愛樂卡內基演出,他能在24小時內完成一場令刁鑽紐約樂迷,都讚嘆的代打演出。台灣媒體一再強調趙成珍虛懷若谷,完全沒有因為成名而驕傲,或冲昏了頭。

美麗的琴韻,成為他的言語,他不像許多新崛起音樂人,學會討好觀眾的動作或噱頭,有的只是靦腆笑容,純真善良的心,傳達來自音音符的真摯感染。

除了個人天賦異稟,加上後天孜矻努力,趙成珍師承,找對指導教授,也是他鵠立拔尖的關鍵因素。趙成珍後期的鋼琴教授,正是大名鼎鼎的法國音樂家兼大學教授貝羅夫。

貝羅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只有金牌,才教得出金牌!意思說,金牌老師指導出金牌學生。

原來貝羅夫(Michel Béroff,1950-)的驕傲是有原因的,他不但是法國梅湘國際鋼琴大賽首獎,更是巴黎高等音樂院教授。他曾來台參加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提到他的金牌學生趙成珍,貝羅夫表示,成功沒有秘訣,趙成珍優秀的才華之外,他就是給框架,讓趙成珍在框架中找到細節、磨練細節,而細節就是致勝關鍵。

貝羅夫說,他也是鋼琴家出身,很了解趙成珍的心路歷程。第一次注意到趙成珍是在多年前,趙成珍拿到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時,他看出趙成珍的才華,但暗自心想,如果趙成珍要繼續登峯造極,需要學習更多基本功,後來趙成珍到巴黎念書,希望貝羅夫收他為學生,開始了兩人的師生緣分。

貝羅夫分析,趙成珍與一般年輕音樂人不同的是,他永遠保有對音樂的熱情,把學音樂的終極目標,展露無遺。雖然才華洋溢,但人非常謙虛,可以不斷接受新功課,然後耐心地去了解樂曲的細節,一點都不馬虎,在樂譜裡鑽研、提問,看所有作曲家在樂譜裡的指示,只有那樣,才能忠於作曲家的情感,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苦功夫沒有白費,在大賽桂冠的光環之下,趙成珍一再呈現令世人驚豔的超齡成就。22歲的趙成珍成為2015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金牌得主,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趙成珍從獲獎後,就成為國際焦點,除了在韓國掀起一波古典熱潮,也成為許多青年學子心中的理想與榜樣。之後,趙成珍成為國際樂團爭相邀請合作的對象,近年更擠身這世代最頂尖鋼琴家之一,不僅和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樂團合作,前陣子也頻繁現身於檀格塢、巴登巴登、韋爾比耶等歐美大型藝術節。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趙成珍受拉圖爵士之與柏林愛樂合作,作了一趟亞洲巡演,國際指揮天王,配上亞洲年輕新秀,廣受關注,也為趙成珍打下良好口碑。

2022年5月,與維也納愛樂於紐約卡內基廳同台,24小時的趙成珍旋風,更坐實了他的明星地位。目前各個指揮大師、北美五大、歐陸等最頂尖交響樂團,競相邀演。

趙成珍更是德國古典大廠黃標DGG簽約專屬音樂家,7年內連出8張專輯,曲目橫跨古典、浪漫、現代,讓人目不遐給。

他表示自己並非天才,而是付出了兩百分的努力與準備才有所成。近年他與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紐約愛樂、波士頓交響樂團等國際頂尖交響樂團合作,是古典樂壇炙手可熱的鋼琴家,前陣子也頻繁現身於檀格塢、巴登巴登、韋爾比耶等歐美大型藝術節,可說是炙手可熱的鋼琴家。

華爾街日報在報導中說,趙成珍已然是一位大師,他展現著深刻的音樂色彩和非凡的技巧,流露出震懾人心的氣勢,他的音樂有話要說。不止步於蕭邦,不斷挑戰自我,趙成珍炙手可熱,已證明自己是這個世代最頂尖鋼琴家之一,朝大師之路邁進。

拿到蕭邦金獎很難,奪金後還能迅速在世界舞台站穩一席之地更難。3度來台演出的趙成珍,謙虛、踏實、把音樂的純粹性升華,把曲譜細節作到最完美,沒有噱頭,不靠煽情炫技,讓音樂的靈魂與音色齊揚,足堪表率。

同樣流淌亞洲血液,東方人臉孔要在世界主流舞台立足當然不容易,但從趙成珍的成功案例,想必可以給台灣的莘莘學子許多啓發,有為者亦若是。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