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音樂原來可以這樣玩!

簡秀枝》音樂原來可以這樣玩!
簡秀枝》音樂原來可以這樣玩!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果然,音樂是天才的專利,日本籍鋼琴奇葩角野隼斗(Hayato Sumino,1995-)旋風狂掃台灣北、中、南。極少見的,國家音樂廳的古典音樂會,以尖叫聲啓幕和落幕,最後連手機瑩光功能都派上用場。

一頭短捲髮,外型纎瘦、略帶憂鬱的臉龐,角野隼斗,帶著1920、30年代「點點愁」的文青氣質,時而安靜斯文,讓音符幽幽傾洩,時而狂野,有如萬馬奔騰。

這位27歲的鋼琴家,老早就以「Cateen」(卡汀)之名,經營YouTube頻道,而且盛名遠播,知音滿天下。

透過日本株式會社全方位音樂(Pana Musica International)安排,角野隼斗首次來台演出,原本只有台中歌劇院,但門票一掃而空,因粉絲太熱情,感動了主辦單位,陸續加演高雄衞武營與台北國家音樂廳,票房依舊秒殺。

角野隼斗從小彈奏古典音樂,同時也喜歡即興演奏、編曲和作曲,因此,他坐在鋼琴前總是思考如何讓作曲、編曲,以及演奏相融合。

這個富有天賦、又早慧的音樂新鋭,從19世紀同樣善於即興演奏與作曲編曲的鋼琴大師蕭邦與李斯特找到答案,並在2020年出版專輯,虔誠向蕭邦與李斯特致敬。

這次在台灣的3場演出,就是以該專輯為主軸,展現他的音樂初心與企圖心。

滿座的觀眾,包含兩種類型,一是追星粉絲,另一是專業音樂人,例如葉綠娜、諸大明、嚴俊傑、蕭唯真,大家屏氣凝神,靜觀角野隼斗的呈現,結果讓這些音樂教授嘆為觀止。

嚴俊傑說,角野隼斗要不是把蕭邦練習曲,彈得滾瓜爛熟,不可能有這樣的再詮釋,集技巧、感悟、再加上他獨特的創作風格。蕭唯真認為,日本人很早就懂得舊瓶新裝,早在她就讀茱莉亞音樂學院時期,就見識日本同學,用蕭邦在編曲。只是角野隼斗的彈奏方式,很蕭邦,一聽就是蕭邦經典,但也很不蕭邦,他和我們彈了幾十年的經典蕭邦,完全不一樣。角野隼斗的蕭邦跳脫詩意,彷彿冷處理過,呈現出「角野隼斗式」的蕭邦,對大家來說,感覺非常新鮮,原本古典音樂可以這樣再诠释。

蕭唯真說,日本使用該模編曲的人才很多,其來有自,只是現在這個時代,是多媒體時代,角野隼斗是自己在經營自媒體,現代人喜歡的年輕感覺,所以快速竄紅,無遠弗屆。

資深音樂欣賞家欒珊瑚拄著拐杖,也要來看看音樂新世代,到底怎麼「處理」古典、經典音樂。結果呢,滿意嗎!?「滿意!」欒珊瑚笑咪咪地回答。

不過,葉綠娜與諸大明只聽上半場就離開,也凸顯不同世代對傳統經典音樂再詮釋的不同態度。

演出上半場有4首曲目出自蕭邦,包括《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升c小調馬厝卡舞曲》、《a小調練習曲,冬風》、《降A大調波蘭舞曲》,以及魏森伯格《四月的巴黎》,外加角野隼斗自己作曲的《胎動》與《追憶》,下半場是李斯特的《愛之夢》、《灰雲》、《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以及一首聖桑斯與李斯特合作的《骷髏之舞》,外加3首安可曲《天空之城》、Kapustin,Toccata 觸技曲以及《小星星變奏曲》。

全場最難能可貴的是,角野隼斗與古典音樂大師跨時空合作,似如,他的創作曲《胎動》左手是他自己的旋律,右手拿蕭邦第一號練習曲改編,奔放自由。又如他的另一首創作曲《追憶》,廿是把德布西借屍還魂,夾帶印象派與歐洲新藝術風貌,美不勝收。李斯特《愛之夢》在角野隼斗即興編曲下,另有一番風味在心頭。李斯特《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也是他們改編曲,帶入爵式和聲的即興手法,出神入化,不同凡響。

一般人對於蕭邦都認為,他是詩情畫藝之神,但角野隼斗刻意讓曲子,不再浪漫,改以精算過的「剛剛好」,顛覆傳統,重朔自我。

如眾所皆知,蕭邦《a小調練習曲,冬風》是首技巧非常困難的曲子,角野隼斗卻以無招之招,信手拈來,給了觀眾另類幽默。該曲與蕭邦另一首《升c小調馬厝卡舞曲》都是在音樂廳關半燈的昏暗中呈現,說角野隼斗不要詩情畫藝,卻又很不尋常出現演奏中,燈光調暗,巧妙心思,耐人尋味。

根據音樂會導讀資料,角野隼斗自幼接受母親栽培與教導,並展現出超人一等的天賦,於海內外音樂賽事獲獎無數。2018年,就讀於東京大學理工科系的角野隼斗,參與日本極具盛名的「PTNA Piano Competition」,並以黑馬之姿奪得特級首獎,以此為契機正式開始了音樂家生涯。2021年,角野隼斗以優異的表現闖入「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第三回合,其演奏實力及獨樹一幟的演奏風格,使他在國際間,受到更多矚目。

角野隼斗以古典音樂為根基,盡情地揮灑其熱情與天賦,翱翔在不同的音樂風格之間,成為任誰都無可取代的「鋼琴鬼才」。以「能自由地將自己的演奏透過鋼琴傳達給世界」為信念,舉凡古典音樂、爵士樂、當代流行音樂等,Cateen持續創作各式音樂類型影片,頻道訂閱數已達百萬人次,累積觀看次數則超過一億,年紀輕輕,這番成就,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原來,音樂可以這樣玩的,是天才專利呵!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