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破壞中華文化?最早的「漢字簡化」其實是國民黨提出來的

作者:何則文/香蕉夢想家

在海峽對岸工作的我,有次用同事的電腦幫他操作個東西。結果同事的電腦沒有注音、無蝦米之類的台灣輸入法,我就直接用拼音打字了。看到我打拼音,同事很驚訝說:「則文你還會拼音啊?」我心裡冒出一堆問號,在這不是都用拼音打字嗎?入境隨俗會不很正常嗎?我很多台灣朋友來上海、北京工作也立刻轉換成拼音打簡體了啊。

原來,是因為我們公司是台商,所有文書、簡報規定要用繁體,反而是當地同事要學著認繁體、打繁體,公司電腦都會裝台灣輸入法,台灣員工不論在微信,還是電腦上依舊打繁體,所以大部分台灣員工都不懂拼音,也不會特別寫簡體字。

從小喜歡看字典

我很早就學會拼音跟簡體字了,國小我就會寫。因為有從小就有個癖好,就是看字典,我從國中開始就最喜歡三民書局的學典,常常當百科全書在看,雖然有過動症的我坐不下來,但是面對字卻典可以看一整天。

我覺得字典是很有趣的東西,每個字都有個故事,尤其一些冷門字跟詞語。其實台灣很多字典都會標註拼音跟簡體字,就像中國常用的《新華字典》到現在都有標註注音符號,只是就像台灣人沒有學拼音會忽略,這裡的人沒有學注音也都看不懂。

我國小看字典最喜歡看附錄,很多字典會放度量衡、朝代帝系表、注音符號跟漢語拼音對照等等,這種常人會忽略的東西我都看得很起勁。看著字典每個字旁邊附的簡體字,我一開始覺得長得很奇怪,但也覺得筆畫真少,很有趣,就自己學了下來了。

有時國中的聯絡簿還有國文作業,我都寫滿簡體字,但全被老師畫紅圈。我記得老師評語大概是:「不要寫簡體,那是破壞傳統的東西。

從那時開始,我印象裡,簡體字就是壞東西,破壞傳統文化。不過有趣的是,台灣人日常中蠻常寫簡體。國高中不論是小老師上去寫聯絡簿,還是一些非國文科老師寫黑板,常常都會寫俗體跟簡體,有些簡體甚至比中國的簡體還要「簡化」。比如數學的數,很多台灣人俗體會寫作「丰又」,或者把「餐」簡寫成「歺」。常用字「無」、「與」等等,也有一些有別於中國簡體的簡化俗字。一些常用的簡筆像是「体」、「会」、「号」、「国」等等,連台灣中學生也常常寫。

蔡英文總統手寫的信,有大量的簡體字。圖/網路
蔡英文總統手寫的信,有大量的簡體字。圖/網路

我們的教育跟政府的提倡,都是說簡體字破壞傳統文化,我也這樣認為,也常常因為懂繁體有些文化自豪感。在中國大陸,看到街道上如果有繁體寫的招牌,或者餐廳用繁體菜單,都會覺得特別親切。我認為台灣保留繁體字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情,讓我們到了博物館還能看懂古代的書法、藝術作品等等。

隨著長大後「歷史魂爆發」,我開始到處查看各種文獻資料,才發現簡化漢字其實不是共產黨的專利。日本也簡化過漢字,形成現在的新字體,連新加坡也自行簡化過漢字,用了 10 年,直到 1976 年才採用中國的簡體字。至於韓國跟越南,則是直接廢除漢字。最驚人的事情是,第一個試圖簡化漢字的政權,竟然是國民黨,而且到了台灣後,國民黨也嘗試過簡化漢字,至於為什麼後來放棄,改口說簡化漢字破壞文化,且聽下面故事。

1920 年代首次提出簡化漢字

1920 年代,有名的《新青年》雜誌除了開始疾呼要廢除文言文,改用語體文外,其實還有另一個倡議,就是簡化漢字。甚至有些激進的青年,更喊出要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拼寫中文。當時輿論認為漢字筆畫繁瑣,難以學習,不如西方字母拼音學習容易,所以中國教育難以普及,文盲率高,人民素質低下,因此衰弱不振。

1922 年,錢玄同跟語言專家黎錦熙等學者一起上書國民政府,呼籲要簡化漢字。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中正對此表示關注。當時國民政府要員們也認為漢字筆畫太多,不利教育推廣,應該要簡化。教育部就請錢玄同、黎錦熙開始研究文字簡化。

1930 年代錢玄同、黎錦熙提交給國民政府 2400 多個簡化字的方案,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王世杰認為太多,刪改到 300 多個。民國 24 年,國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簡化字》,一部分的小學跟報章雜誌開始使用這批國民黨頒布的簡體字。但不到半年,因為國民黨元老戴季陶的極力反抗,甚至揚言退黨抗議,才讓蔣收回這個簡化字的行政命令。這一批簡化字,有 8 成後來讓共產黨 1950 年代時候直接拿去用,與今天的簡化字十分雷同,甚至許多字形完全一樣。

國民政府公布的簡化字表。圖/維基百科
國民政府公布的簡化字表。圖/維基百科

國民黨頒布的漢字,也多不是自己發明,而是採用民間慣用俗體,這些字共產黨簡化方案中多半繼承。在當時公布的說明中寫到:「一、本表所列之簡體字,為便俗易識且適於刊刻計,故多採宋元至今習用之俗體,古字與草書,間亦採集。古字如『气、无、处、广』等,草書如『时、实、为、会』,亦皆通俗習用者。」

上面的漢字,常常被一些擁護傳統文化者說是破壞文化,但其實從宋代開始,這些俗體就在民間流傳,很多通俗小說刻本也會使用這些俗體字。大部分簡化字至少有千年歷史了,在民國時代,這些字體作為俗體字其實也廣為人知,也就是大家其實都認識這些字,不是特別創造出來的。

退守台灣的國民黨仍然試圖推行簡體字

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也開始思考簡化漢字的事情。1950 年代,台灣民間和政府開始傳出簡化漢字的聲音,甚至想拿當年國民黨收回的「簡化字表」直接使用。

根據當時已經升為中研院院長的王世杰日記紀載:1969 年,何應欽將軍在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突然提案要求實施簡體字。王世杰感慨,他早在 1930 年代已規劃一系列簡體字要實施,卻被戴季陶杯葛。他在日記中感嘆若當時順利實施,簡化字已經落地應用數十年。日記原文如下:

「今何敬之(何應欽)突提一議案,主張實行簡體字⋯⋯當經全會決議,交由中央執行委員會遵照總裁(蔣中正)指示,研究處理。此次此案或可實現。關於簡體字案

⋯⋯余昨從教育部覓得民廿四年公布之簡體字表⋯⋯此一公布表,倘當時未被戴季陶余中央政治會議阻止通過,則施行已廿餘年,思之至為悲憤。」

蔣於抗戰時期手諭,其中有許多今天的簡體字。圖/網路共享資源
蔣於抗戰時期手諭,其中有許多今天的簡體字。圖/網路共享資源

王世杰是國民黨內知名的學者官員,擔任過教育部長、外交部長、中研院長跟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委員,他在 1969 年仍支持推動簡化字(但當時因為中共實施簡體字,台灣則禁止書寫簡體字),可以讓我們窺見當時的國民黨內對簡體字的一些態度。

更早之前,另一個國民黨內的教育家羅家倫,曾在 1954 年出版《簡體字運動》一書,力倡簡化漢字,並且立論說「六書不是限制中國文字發展的鐵律」云云。蔣中正亦在國民黨《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會報紀錄》中,表態支持簡體字運動。這些不只是官方中菁英份子從上到下的醞釀,連地方議員也提倡要簡化漢字。

立法機構對簡體字推廣的辯論

1951 年台灣省參議會蘇維良參議員在總質詢時,向台灣省主席吳國楨提出「關於勵行簡體字以及教育普及問題」要求政府開始限制一些筆畫繁複的異體字使用,在 40 學年度開始實行簡體字。根據政府記錄當時吳國楨回復:「關於簡化國字問題:蘇參議員所提意見,本人深表同意,維實施國字簡化,權屬中央,非本省府所能解決。本人將當此項意見轉達中央。」

1954 年,國民大會有 263 位國大代表聯署提案《請政府確定國字改進原則以弘揚民族文化、普及語文教育案》,籲請國民大會通過「執簡馭繁,化難為易,探源求本,由淺入深」的國字改進原則。

這時候,中央、地方都開始有推廣實施簡體字的聲音,甚至連蔣中正本人也支持。蔣曾在 1953 年的政府會議中對官員表示:「為大眾的便利,在國家的立場上簡體字是很有用處得。我是贊成,有提倡的必要。」但蔣當時卻沒有立刻強行推廣,這是因為國民黨內仍有許多舊知識分子對於簡化漢字有反彈聲浪。

1954 年 3 月,廖維藩在立法院斥責當時民間到政府的簡體字倡議,破壞中華文化,因而與 106 位立法委員連署推出《文字制定程序法草案》,要求限制行政院簡化漢字的權力,教育部僅有提案權,每個漢字的簡化必須要經過立法院同意。而且簡化必須要嚴守「六書原則」,同時立法規定民間不得私自印刷「非法簡化字」。

被共產黨搶先推行,國民黨由支持轉而封殺

這個法案最後不了了之,或許是因為國民黨高層仍希望推動簡化字。

蔣中正對於《文字制定程序法草案》十分反感,他在 1954 年 4 月對此草案有這樣的回應:「簡體字應先從軍隊著手推廣軍體字,如行之有效,社會各界自將採用,不可由立法機構作為法案辦理。」以台灣當時國民黨類似軍政府的結構,蔣的這番發言不啻是代表政府的主流態度是要推廣簡體字,更是他本人也接受簡體字方案。

然而,正在國民黨研究簡化字方案時,1956 年共產黨將反對漢字改革的聲音打為右派批鬥,掃平阻礙,已經成功推出《漢字簡化方案》,決定實施簡體字。這讓國民黨對簡體字的態度從一開始的積極推廣,180 度轉向成為全面禁止。並且把簡化漢字當作是「共匪破壞中國文化的陰謀」。教育部更因此訓令各級學校不得書寫任何簡體字,這讓這些原本通用在民間的俗體字,漸漸開始被忘卻。

簡繁之爭:很難一刀切

對於簡體漢字,我覺得很難一刀切是好是壞,如果 1930 年代國民黨成功在中國大陸推廣漢字,那今天就沒有簡繁之爭。許多學者說簡化字破壞中國文化,其實也很難成立,因為這些簡體字大多收集自民間,許多是宋元以來慣用的俗體。但是全面使用簡體字固然有負面缺點,比如造成文化斷層,以及一多對簡繁轉換造成的問題。

今天香港跟台灣也證明了,簡體繁體並不是掃除文盲的主要問題,教育推廣才是。

我個人仍是希望繁體字在這個不用太多書寫的數位化時代,能在中國大陸重新被認識跟應用。正式文書、招牌仍應該使用繁體中文,手寫體則可以使用簡體。也就是「識繁書簡」,這也不會造成太多學習困擾。馬來西亞的中文報紙都是標題使用繁體,內文使用簡體,而大馬華人也都能同時使用跟認識簡繁兩種系統。

不過,簡體字的支持與反對背後,現在更多了意識形態摻和其中。如果 1950 年代國民黨搶先中共,在台灣推行使用簡體字,最終兩岸可能出現兩套有所差異的簡化字體,讓簡繁之爭變成不同簡化體系的對立。不過這樣看來,即便國民黨當年沒有敗退,中國共產黨沒有崛起,讓國民黨繼續統治中國,簡化字也是可能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簡體字破壞中華文化?最早的「漢字簡化」,其實是國民黨提出來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華人為甚麼愛喝熱開水?其實國民黨才是一甲子前的「幕後推手」

我的北京兄弟小黑:「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率大概也只剩個三分之一。」

作者簡介:

嗨你好!我是小樹何則文,一個歷史系出身的科技業派駐主管。如果你看完我的文章有什麼想法,都歡迎你寫信跟我分享交流。我的信箱是w.herder@wenzeles.tw 。想知道更多有趣故事,可以來我的粉絲頁(www.facebook.com/wenzeles)看看唷!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