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傷害(上)

喜歡美國職業籃球賽( NBA)的球迷應該不會忘記 2013年 4月 12日的一場比賽,那是當年球季中金州勇士隊在洛杉磯湖人隊的最後一場出賽,有著湖人隊能否進入季後賽的壓力,湖人隊的明星球員柯比( Kobe)決定打滿全場。
當時柯比已經 36歲,手帶五枚冠軍戒的他已過了體能的黃金期,而湖人也進入重建期。好強的柯比仍想為自己耀眼的終身成就增添記錄,在這場球賽的第三節雖曾有左膝過度伸直的輕微扭傷,但他堅持再戰的結果,就是驚悚的結果。在第四節剩下 3分鐘的時間,柯比準備運球閃過防守者巴恩斯( Barnes),在利用左足急停後向前推動時,柯比感覺左小腿被踢了一下,聽到了一個木板斷裂的聲音,他跌坐在地上,裁判吹了對方犯規,但柯比已經無法再站起來。
柯比的直覺是正確的,他的阿基里斯腱斷裂了,而他再現顛峰的夢想也隨之破滅。在這次嚴重的受傷之前,其實柯比在前一年的球季已經有一次嚴重的膝蓋傷害,所以勉強復出的結果,是一項更嚴重的運動傷害。
根據統計,最常受傷的籃球運動傷害有五處,而足踝受傷正是排名第一,阿基里斯腱斷裂不是職業籃球員的專利,與筆者一起打過球的球友就有三位曾在練球中阿基里斯腱斷裂,都必須依賴手術才能重拾運動的樂趣,但對籃球已心存陰影,有人甚至因而放棄籃球運動。
足踝受傷的外力主因是籃球所做的急停、轉變方向、跳躍後著地與推擠等動作,足踝是身體的動力加速度對地板反作用力的首要對抗結構,扭傷是極為常見的受傷,但是把足踝的內外髁骨折誤以為只是韌帶扭傷的並不罕見,早期常有去推拿治療兩個月卻沒改善,求診骨科才發現骨折的例子。近年民智漸開,誤診已經逐漸消失。在筆者的打球經驗中,也曾經現場遇過足踝關節脫臼與大腳趾關節脫臼的特殊案例,幸運地皆可趁痛覺防衛機轉尚未全力運轉之前將其現場復位。而其他受傷後到急診或門診求診的足踝受傷類型,更是不一而足。
排名第二的籃球運動傷害部位是膝關節,上述的柯比在足踝受傷之前,或台灣人的驕傲林書豪曾經傷退,都曾有半月軟骨破裂的受傷,另外常見的有膝蓋過度伸直或側旋扭轉所造成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失去重心膝蓋彎曲蹲跪造成的後十字韌帶斷裂,被內外撞擊造成的內外側韌帶扭傷,屬於慢性運動傷害的皺壁症候群、腸脛骨肌腱症候群、髕骨軟骨軟化症候群或骨骼尚未成熟才會發生的前脛骨突異常骨化( Osgood Schlatter disease),甚至髕骨韌帶的發炎及斷裂,與膝蓋直接撞地的髕骨骨折,以上的傷害無論是罕見或常見,都會造成籃球員很大的困擾。
其中合併了前十字韌帶斷裂、內側韌帶與內側半月軟骨破裂的傷害稱為不幸的三合一( unhappy triad),了解這名詞的用意目的是要牢記這三種傷害經常會合併發生,不可掛一漏萬。
(作者林啟禎現為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