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逾10年、罹癌又中風...徐超斌成立台東第一間「南迴診所」 盼降低城鄉醫療落差

徐超斌在39歲時中風病倒,去年底又癌症復發,經歷生死關頭,讓他更迫切希望守護南迴居民的健康。(圖片來源/南迴基金會提供)

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的「110年台灣執業醫師・醫療機構統計」,以每萬人口醫師人數比,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台北市有1萬1366名醫師,換算每萬人口有43.67名醫師、每平方公里就有41.82名醫師。而台東縣每平方公里只有0.09名醫師,和台北差了465倍。

而根據衛福部統計處所提供的「110年醫事機構現況及服務量各縣市統計表」顯示,台東縣有7家醫院,其中有5家位於台東市區,診所及衛生所共有157家,100家位於台東市區,僅有13家在南迴4鄉(大武、達仁、金峰、太麻里)。

有感於南迴公路沿線4鄉全長118公里,卻沒有一家救命醫院,讓許多重症病患無法及時送醫而喪命,台東達仁鄉排灣族「超人醫師」徐超斌,從2012年開始為鄉民請命,積極籌畫成立南迴醫院,盼解決偏鄉醫療問題。

不過,因醫院規模條件尚不具足,2018年甫成立的「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先成立南迴診所,於6月28日正式開幕,並將陸續聘請5名醫師,守護南迴居民健康。

(延伸閱讀:超人醫師徐超斌 循著愛的方向回故鄉台東蓋醫院 )

「繳同樣健保費,為什麼不能和都市人享有同等醫療照顧?」

5日南迴診所開業記者會中徐超斌提到,25年前離開部落時和現在的情況並沒有多大的轉變,親眼目睹家鄉醫療資源極端落後的現狀,內心非常震憾,「居住在這裡的人群同樣每個月在繳健保費,為什麼不能和都市人一樣享有同等的醫療照顧呢?」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出席記者會時也表示,徐超斌藉由居戶所和南迴診所,把長照跟醫療網絡佈建得更好。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南迴診所加上24小時的急救中心以及衛生所,讓大武鄉成為偏鄉醫療的典範。

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徐超斌表示看到南迴醫療又踏出一步,心中感到很興奮,不過他強調目前最困難的還是找醫師,「護理人員還好,我們找了很多在地的護理師,現在希望有更多醫師加入,不然我要忙太多事情了,基金會和協會兩邊都要管理,還要看診,一個人當好幾個人在用。」

徐超斌提到,目前南迴診所是以居家醫療、在宅醫療為主,「因為偏鄉病人出門可能有困難,與其等他們來,不如我們主動出擊。我們現在傳統醫院集中在都市區,但未來會不會有另一種新的醫院模式?」

目前南迴診所的醫事人員為主責醫師─徐超斌1名、義大醫院支援醫師1名、護理師3名、醫務人員2名,預計就診量每月500人次。定點門診時間以週一至週五為主,週三下午僅有居家醫療服務無門診,週五全天為義大醫院醫師支援門診服務,徐超斌醫師則進行居家醫療服務。

徐超斌指出,目前以家醫科中的內、外、婦、兒科基礎治療為主,若經診斷後需其他專科如心臟、腸胃等診療,將轉介至大武衛生所暨南迴線緊急醫療照護中心。「若是重大疾病、緊急治療或手術等的急重症病患即轉介台東馬偕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衛福部台東醫院診治,身心科轉至台北榮總台東分院;而檢驗項目則與高雄的檢驗所合作。」

徐超斌(中)表示,25年前離開部落時和現在的情況並沒有多大的轉變,親眼目睹家鄉醫療資源極端落後的現狀,內心非常震憾。(攝影/陳稚華)

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公益大使鍾欣凌、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等,都出席南迴診所開業記者會。(攝影/陳稚華)

南迴以「行動醫療」為主要服務模式,不限於診間

今年78歲的宋伯伯,是一名舌癌患者,兒女皆在外地工作,長年主要照護者為太太,居住在全台最美的車站多良村,卻也是醫療資源最缺乏的地區。每隔3個月的就醫方式是共乘一台打檔車,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至山下轉乘公車或復康巴士,再前往超過1小時車程的台東馬偕醫院就診。

110年9月底,居護所獲得親屬通知,立即前往宋伯伯家中進行居家護理及居家醫療收案訪案。宋伯伯因有舌癌、糖尿病、膀胱過動症等疾病,尤其罹患舌癌超過10年,因舌部部分切除造成口語表達不清,且無法吃固體食物,平時需從飯菜打碎混合牛奶獲得營養,因此身形較為瘦弱。

居家護理師及醫師每月定期的訪視,協助宋伯伯看診、監測生命徵象、血糖、開立藥物、注射藥物等,延緩病程的惡化及疾病預防,宋伯伯感性地說,「看到徐醫師很放心,而且他很了解我。」

徐超斌強調,「病人在哪裡,醫護人員走到那裡,醫療服務就在那裡進行。」他強調無論是南迴診所還是將來的南迴醫院,都將以「行動醫療」作為主要的服務模式,診間和病床不再只侷限於固定的場域,而是延伸到病患家中的客廳和臥室,「我認為這才是最適合南迴偏鄉的醫療服務模式。」

南迴診所於6月28日正式開幕。(圖片來源/南迴基金會提供)

徐超斌強調,無論是南迴診所還是將來的南迴醫院,都將以「行動醫療」作為主要的服務模式。(圖片來源/南迴基金會提供)

「不只是成立醫院,而是一條讓人安心回家的路」

目前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優先以居家護理、居家醫療模式分三部曲階段式進行:於110年設立第一部曲「南迴居家護理所」,開始啟動行動醫療計畫,針對偏鄉醫療最大的困境:交通問題(幅員廣闊、公共建設有限、患者行動不便等因素),定調以行動醫療為主要服務模式,優先以居家護理與醫療,建立療癒身心靈的醫病關係。

徐超斌指出,「居護所自110年8月成立至今年5月,個案服務總人數690人,總訪視人次為1,227人次。」緊接著於111年籌設第二部曲「南迴診所」,並於今年6月底正式營運,地點設置在台東縣大武鄉,以「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為主要服務項目。他也強調南迴診所未來將與台東、高雄等多家醫療機構合作,降低來不及挽回的遺憾。

徐超斌從醫生變成病人,使他更堅定要為南迴醫療發聲的信念。(圖片來源/南迴基金會提供)

徐超斌在39歲時因積勞成疾中風病倒,去年底又癌症復發,經歷生死關頭,也經歷從醫師到病人的不容易,讓他更確信要在東海岸不只是建立一所醫院,而是一條讓人安心回家的路。「我們達到第二步了,什麼時候達到第三步還不知道,但很多事情不要去計算成功,做就對了,能不能成功就交給上天。」他這樣自許。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蔡壁如的奇襲》「熱戰台中」力抗蔡其昌 將成立中台灣最大柯文哲打卡聖地
無人機大未來》正港MIT!無人機產業蓄勢待發 撐起台灣經濟「不對稱戰略」
防疫險風暴落幕》全體產險業賠上2700億元 「便宜又大碗」的險種難以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