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嘉南稻穀成熟再採收 品質顧好保收益


記者蕭素惠/臺南報導
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嘉南地區本(113)年1期作稻作面積約3萬公頃,近日開始漸進入收穫期,農友種植品種多數仍以種植台南11號等公糧收購品種為主,而台農84號因產量高且在栽培管理上相較其他品種較為省工,本期作種植比例增加,惟其易分蘖且稻穗長,分支稻穗多,等整株全黃時間比較久,每逢收成期,農民看到鄰田開始收割又憂恐天候不穩,尚未完全成熟就搶收,所以造成採收稻穀青熟相混致水分過高、熟度參差等品質不穩定情形,呼籲農民務必於稻穀成熟時收穫,以確保收益,該分署將持續協調糧商收購,不讓農民的稻米無處去。
持續促請糧商收購採收稻穀
農糧署南區分署陳立儀分署長表示,由於嘉南地區113年1期稻作面積預估約2萬9,700公頃(嘉義1萬7400公頃、臺南1萬2,300公頃),較去(112)年停灌期間種植面積1萬6,293公頃(嘉義1萬1,542公頃、臺南4,751公頃)增加1萬3,407公頃,其中稉稻品種仍是以台南11號種植面積佔最多,但未列入公糧稻穀收購品種的台農84號今年種植面積也較往年增加2-3成,因為其生長期較台南11號長,如農友又在穀粒未成熟下提早收穫,導致有未熟粒高、白堊質米粒偏多、容重量不足等情形,也使烘乾率及碾出的白米率較低。陳立儀進一步說明,為農友收益考量,會持續促請糧商收購台農84號,惟仍請農友應掌握成熟再採收,以提高整體烘乾效率,加快濕穀烘乾週轉速度服務更多農友。
水稻適期適時收穫 提高農友收益
陳分署長進一步說明,基於照顧農民種植需求,該品種收穫後稻穀,該分署將續促請糧商業者照顧農友,盡量仍予收購;而水稻生育達黃熟期至完熟期之間才是最佳收穫時期,請農友或代耕業者掌握水稻成熟期才收割,充實飽滿的稻穀品質好、濕度低,折算乾穀重量多,不要青割,折穀率較高,收益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