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教育部公平照顧每位幼兒 民眾黨要求盤點政策、公平分配教育資源

【民眾網曹景旭綜合報導】

我國近年來少子化越趨嚴重,儼然成為國安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托嬰及幼教業;即便政府把改善少子女化經費編列至近1090億元,卻仍遠遠追趕不上物價通膨速度,無力改善家庭以及公私立幼托之困境。對此,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張其祿、台北市議員黃瀞瑩、陳宥丞與張志豪,8日邀請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召開《家長育兒福利 請勿縮水》座談會,請教育部國教署公平照顧每一位幼兒,並重新盤點政策,公平分配教育資源。

(民眾黨提供)
(民眾黨提供)

邱臣遠表示,幼兒教育是國教向下延伸的「類國民教育」,是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近期物價的上漲,使幼教業者的成本大幅上升;同時,育兒家庭也面臨經濟上的壓力,甚至進而推升至年輕夫妻對於生兒育女的卻步。邱臣遠認為,政府沒有提出足夠誘因讓夫妻安心生、安心養。低薪通膨、高房價,常常列入「少子女化」肇因前三名,行政院卻無法阻止房價被拿來不當炒作。如果政府現階段無法針對核心問題做出調整與改變,那至少不要剝奪地方小福利,請教育部國教署讓父母能安心照顧學齡前的幼童,讓台北市政府現行私幼學費補助方案能持續下去。

張其祿指出,改善少子化現象是當前重要的國家政策,更是解決台灣當前國家人才荒、經濟發展困境、年金改革、教育系統生源大量減少、國防兵源缺少等核心問題的「源頭處理」。這絕對比起政府花錢去挹注台電虧損更來的重要。張其祿委員表示,柯文哲主席於擔任台北市長期間,主動發起的「一生六六大順方案」,每學期補助就讀私幼者每學期每生1萬3,660元的私幼學費補助方案,當時就是要降低消費支出全台之冠的台北市青年父母的負擔,刺激年輕人願意生子育幼動力,以解決國家少子女化問題。私幼學費補助如同政府拿出資源補助私立大學一樣,教育對於社會具有正的外部性,讓全體社會受惠,因此更必須積極投入。但此方案在108年居然被中央要求應於3年內落日,等於是中央對於解決少子女化、青年育幼困境的態度上是「自廢武功」。因此,在此與邱臣遠總召及諸位民眾黨台北市議員們共同召開座談會,期望中央能夠態度上有所調整,讓幼教及學前教育成本不成為阻礙,促進年輕人願意生育子女。

黃瀞瑩表示,在台北市公托量能仍待持續努力,家長考量接送近便性或其他因素下,台北市約有2萬多名幼童是就讀於私立幼兒園。根據台北市教育局統計,台北市私幼月平均收費約17,000元。在扣除中央的補助後,若少了每學期13,660元的私幼學費補助方案,孩子就讀私幼的家長每月實際負擔將難以降至萬元以下,私幼與公共化、準公共化幼兒園的費用差距也將更擴大。

陳宥丞表示,在聽到1萬3,660元的幼兒補助方案在今年7月底要退場之後,已經有家長打電話來表示擔心自己的育兒負擔會開始變重,當初台北市教育局就是秉持著對市民的承諾「我們的孩子,我們一起養!」,所以才會規畫這一個補助政策,在台北市的消費支出是全台之冠的情況下,希望可以藉此減輕家長沉重的壓力,也讓年輕人對於生育不會卻步。站在台北市議員的立場,我還是期待教育部可以與台北市一起合作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不要因為台北市想要推動幼兒補助方案,就扣減台北市的教育補助經費,少子化跟教育議題不應成為政治攻防的犧牲品。

張志豪表示,可以理解教育部在政策上要兼顧全國性的公平性,107年的時候學者也擔心台北市較高的補助會造成「福利遷徙」,但幾年下來並沒有這種情況發生。所以除了建議教育部不要採用齊頭式的平等,而是根據各縣市的“幼兒教育成本”,去定出各縣市補助金額的上下限範圍,然後尊重各縣市的地方自治權,給孩子更好的成長教育。

教育部國教署彭富源署長說明,有關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將增加辦理私立幼兒園教育扶助差額補助方案,依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原則,將微調增加地方政府自籌經費,以111學年度經費為例,微調增加其自籌經費1.53億元後,教育部補助仍高達 45.71 億元(並不會取消),高比率仍由教育部支付。

邱臣遠針對學齡前幼兒教育補助政策,要求教育部國教署於兩週內,提供與台北市政府延續私幼學費補助政策相關後續配套方案,並於一個月內提供與台北市政府溝通私幼教育學費補助進度。

更多新聞報導:

現任大法官將全數由蔡英文提名 張其祿憂司法制衡喪失:民進黨為何繼承馬政府憲政亂象

基隆選輸就要市民買單捷運?民眾黨團批林右昌:把基隆人當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