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兔在中國

中國娛樂圈已經很久沒有爆炸級大新聞,官方認為,明星、偶像應該是要成為普通人的榜樣,他們的行為對於粉絲尤其是未成年粉絲有非同一般的引導效果。(圖:Pixabay)
中國娛樂圈已經很久沒有爆炸級大新聞,官方認為,明星、偶像應該是要成為普通人的榜樣,他們的行為對於粉絲尤其是未成年粉絲有非同一般的引導效果。(圖:Pixabay)


台灣藝人黃子佼被爆性騷擾之後,他在道歉的直播中順嘴曝光多位藝人黑料,這件事在中國網友間也炸開鍋,微博上火速安排熱搜。很多網友直呼:這才叫爆料,內娛(內地娛樂圈)的記者都學一下,不要每次都只講一半「某頂流男星」、「電視劇大女主」讓大家去猜。

明星必須是人民榜樣 污點藝人不准出鏡

中國娛樂圈已經很久沒有爆炸級大新聞,一方面中國現在嚴禁污點藝人出鏡,不要說性騷擾未成年人或吸毒這種大型的醜聞,就連到日本旅遊參觀靖國神社都會被封殺,藝人為了能夠走得長遠,都開始愛惜自己的羽毛。在網友的監督下,連「愛國」愛慢了也可能影響事業。一開始,也有很多人在討論,藝人的事業歸事業,私德歸私德,如果因為他們私德有虧,就禁止他們露面,是不是可以說,將來任何人都有可能因為私德不好而失去工作。少年成名的女星李小璐,在被曝光出軌以後,就失去了所有公開露面的機會。

中國官方認為,明星、偶像應該是要成為普通人的榜樣,他們的行為對於粉絲尤其是未成年粉絲有非同一般的引導效果。藝人離婚,粉絲高呼「再也不相信愛情了」;藝人染淺色頭髮,粉絲也樂於模仿。在共產黨的刻意引導之下,藝人已經成為吸引人愛國的工具,當時香港警察毆打學生,有藝人主動在微博支持香港警察獲得一陣好評,之後不知不覺就有粉絲會「要求」藝人在微博表態,不表態一律視為不支持國家。

炎亞綸硬頸 不為人民幣低頭  

以飛輪海出道,在中國人氣很旺的台灣藝人炎亞綸,拒絕像其他台灣藝人一樣轉發「只有一個中國」的內容被質疑是台獨,粉絲為了挽回他的形象,將後援群改名為「只有一個中國」,結果炎亞綸本人直接退群表示自己的態度!在香港學生運動期間,他也常公開支持香港:「香港好運,民主不死」,卻被中國人視為「無比惡毒」。於中國粉絲不同的是,炎亞綸此舉大獲香港和台灣粉絲的支持,認為他是一個善良又敢講的人。

但今日又爆出炎亞綸的醜聞。私生活的醜聞,應該和他的政治立場分開。但中國網友落井下石,把性醜聞和「民主不死」的發言混為一談,偷換概念成「台獨都是道德敗壞」。當然炎亞綸的例子比較極端,但這個例子可以說明,一個明星的思想、立場、言論,確實會被無限放大,受到民眾極大的關注。共產黨就是擔心,如果有人刻意利用這樣的影響力發出對於中國政府不利的言論。

中國難容第一狗仔

另一方面,之前被譽為「中國第一狗仔」的卓偉,爆料直接上藝人真名,照片清晰可見無可辯駁抵賴,引起官方忌憚——如果狗仔以拍明星的姿態去拍政府官員,中國官場死命維護的「為官清廉」的好形象將會立刻毀於一旦。

在民主國家,媒體作為民眾的眼睛監督政府,同樣媒體的力量也可以用來引導輿論。所以每當選舉期間,就很容易爆出某候選人的醜聞,從某個方面來講,媒體就是候選人和黨派用於攻擊對手的武器。中國政府的腐敗、性醜聞、爛事根本不經查。之前各路明星爆出偷稅漏稅、陰陽合同,才知道明星日進百萬,拍一部戲入賬上億。

藝人成了中國政府宣傳工作

但這些真金白銀從哪裡來?是否假借投資拍戲涉嫌洗錢?這些猜測並不是空穴來風,現在很多影視劇,動則幾億的製作經費,結果拍出來劇情可笑、特效失敗,很多網友直呼:難道是拍來洗錢的?因為成片根本看不出來投資了幾個億。所以有人認為,政府勾結財團,財團勾結明星洗錢。這也能夠說明,為何現在娛樂圈爆料,都只有關於戀情、結婚、離婚的小新聞,因為大新聞背後牽扯甚廣。之前演員佟麗婭突然登上中國最大舞台——春節聯歡晚會作主持人,演員跨界主持國家級晚會,這是絕無僅有的,後來曝光出佟麗婭再婚中共高官。但很快討論她再婚的新聞都被封鎖,賬號也被註銷,現在網友提起佟麗婭都以「夫人」相稱。

如果是正常嫁娶,為什麼不可以被人議論?是因為政府官員秘辛太多還是因為政府本身就不可說?連帶和他們有關的明星也不可說?中國目前對於娛樂圈的態度非常矛盾,一方面期待流量明星可以成為官方武器,畢竟有了流量明星的加持,從前無人問津的抗日神劇也變成票房神器。但另一邊官方也很擔心流量明星爆醜聞,一個出軌、嫖娼、私德有虧的人,同時也演繹了某中共領導的熒幕形象,這並不是中共願意看見的事。

<div style="background-color:#eeeeee; padding: 30px;">作者》<strong><span style="color:#008080">任瑞婷</span></strong>&nbsp; 秋雨聖約教會基督徒,受中國宗教迫害,先暫時在台停留後赴美。</div>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兩岸食安問題比一比:沒有選票的人民只是韭菜!
台港年輕人對自我身分認同的轉變
Me too點燃變革契機 學者籲修法接住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