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仙人掌桿菌?蓄意下毒?寶林茶室中毒案迷霧中找真相

台北市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出嚴重食安事件,目前已有18人中毒,其中2人身亡,5人重症,引發全台關注。最新解剖結果發現,死者檢體驗出「米酵菌酸」,終於初步為這一路的尋找毒素指出一條明路,但毒素從何而來,還要持續追蹤。

經過專家小組會議,衛福部定調為食品中毒事件,但究竟是哪種病源肇禍、在哪個環節出問題,都還找不到答案,衛生部門和專家都在追。

目前發病的受害者,在寶林茶室用餐的時間為3月19日到23日。39歲男性與同事22日在餐廳吃炒粿條、香蘭葉茶之後,當天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悸至休克症狀,23日就醫打點滴補充體力後返家,隔天病況急轉直下,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送加護病房搶救仍宣告不治,距離用餐時間僅短短2日。

仙人掌桿菌?曾在美導致大學生死亡

青壯年、無共病,病況又急又猛,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第一時間就指出「食用的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並以死者肝衰竭為指標症狀、加上粿條屬於澱粉類,推測可能毒素來源為仙人掌桿菌,多名食安專家也以仙人掌桿菌在美國曾導致大學生死亡的案例,認為是可能的元凶。

台灣過去也發生過多起仙人掌桿菌食品中毒之腹瀉群聚事件,大多發生在校園製備餐點的環境不潔、於室溫下不當儲存所致,經過適當治療、給予水分和電解質,大約1、2天就痊癒了,未曾發生如此猛爆致死案例。

第二個死亡案例出現後,醫院不斷有新的中毒案例,專家逐漸轉向認為是從未在台灣出現過的「米酵菌酸」。

症狀猛爆,更像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在亞洲國家並不少見,台灣卻非常陌生,食品界和醫界都鮮有人知。它的毒性驚人,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就直指:「米酵菌酸非常危險,每公斤體重1毫克的量就致死,且死亡率高達4成。」

發酵米製品是米酵菌酸可能現身的大本營,由於發病患者都曾食用粿條、河粉等主食,衛生單位往供貨上游查廠,位在中和的食品工廠所生產的粿條主要賣給3家中盤商,再轉賣到4家餐飲場所,其中2家就是寶林茶室,另外也少量供應給約10家傳統市場零售業。

說來奇怪,目前僅有寶林茶室信義店一家店爆出食品中毒案件,有食安專家就私下表示,如果是粿條製造時出問題,寶林另一家店、甚至其他使用到的餐飲場所,都很難倖免,因此,毒素源頭真是粿條?真是米酵菌酸?這時還是未知數。

粿條供貨下游僅一家爆發?

回到寶林茶室本身,老闆和員工對於食品製備和環境衛生知識不足,事發當下老闆黎仿軒喊冤:「我們所有配料都是蔬菜,都是素食所以很安全」,凸顯他的食安觀念有誤,無論葷素,都可能滋生、傳染各種病菌。台北市政府在案發後兩度稽查寶林茶室,「環境髒亂,而且開單懲處仍沒有改善,」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28日在記者會上指出。

國內不曾發生米酵菌酸中毒案例,國內實驗室也沒有標準品,就等下週標準品寄達才能開始檢驗。此時仍不能排除其他毒素的可能性,何美鄉也提醒必須:「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

不過就在28日晚間,案情有了進一步突破,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在死者檢體驗出「米酵菌酸」,為這一路各方科學推測指出一條明路,但是究竟在哪個環節產生毒素?是粿條製作原料中含毒?還是工廠環境不佳遭到汙染?抑或是在寶林茶室處理保存不當所致,是未來持續調查的方向。

延伸閱讀:

米酵菌酸怎麼產生?米酵菌酸中毒症狀、預防一次看

寶林食品中毒案真相!首名死者解剖發現「米酵菌酸」 全身凝血不全

粿條、河粉、米粉還能吃?譚敦慈揭保命10要點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