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特展」 德維托:繪畫耗體力又不容犯錯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米開朗基羅雖以雕塑著稱,但他的繪畫同樣迷人,西斯汀禮拜堂的壁畫奠定他成為溼壁畫大師的不朽地位。由於溼壁畫繪製在建築物上,真跡無法搬移,「天堂.審判.重生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特展邀請義大利專家安東尼奧.德維托(Antonio De Vito)以這項古老技法臨摹米開朗基羅畫作,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示。 昨日在「溼壁畫藝術與展覽規畫」講座中,德維托與研究人員伊莉莎白.布薇耶( Elisabeth Bouvier)分享溼壁畫工作經驗。 德維托臨摹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最後審判》、《女先知德爾菲》等作品,另在現場示範溼壁畫技巧,預計在兩周之內重現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 昨日他已搭好鷹架,備好一面石灰牆,完成底稿素描等前置作業。為了隨時補充溼氣,他還在工作區放置一台可噴出水霧的「水神」。 「米開朗基羅特展」由史博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和義大利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Casa Buonarroti Museum)共同策畫。昨天開幕首日,吸引眾多民眾前往參觀、參與講座,不少人對溼壁畫如何製作感到好奇,頻問材料如何取得,灰泥是否需要加入黏著劑等。 布薇耶說,溼壁畫是一種在牆上作畫的技法,將礦物顏料塗在潮溼或新鮮的灰泥上。雖然僅僅用了沙子、石灰、水和礦物顏料等材料,卻是技術要求很高的繪畫技法之一。 她說,溼壁畫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上色過程並未添加任何黏著劑,「僅藉由灰泥的化學反應讓顏料吸附在牆壁上,讓畫作融為牆壁的一部分。而當畫作成為牆壁的一部分後,就很難被毀損,如龐貝城在數百年後出土,我們依舊可以看到牆上的溼壁畫。」 德維托則說,為了配合灰泥乾硬就無法上色的特性,藝術家要將每天的工作區規畫出來,當勾勒好全幅線條後,「每天的工作就像拼圖一樣,一區一區繪製。」他說溼壁畫最困難的地方,是必須克服牆壁的粗糙,「繪畫過程會耗費相當大的體力,且一旦畫錯,就必須把那個區塊的牆面打掉,重新鋪上灰泥再繪製,所以是一種不容錯誤的技法,在創作上需要無比的勇氣。」 也因此,米開朗基羅傳記作家瓦薩里曾說:「溼壁畫是最富男子氣概的藝術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