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 造世界級機場群

旺報【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的總體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近800萬噸,運輸規模已超過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級機場群,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專家指出,建設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灣區城市群,需要世界級的航空樞紐支撐,未來大灣區機場群應既「競」又「合」。 澎湃新聞網26日報導,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周順波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畫綱要呼之欲出,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等地面基礎設施開通後,大灣區內的機場聯繫將更緊密,出行效率也將大大提高。除香港赤?角國際機場(下稱「香港機場」)扮演最關鍵的角色外,大灣區內各機場也需強化分工合作。 香港機場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客運機場之一,也是亞洲最重要的交通中轉樞紐,連續多年入選全球十佳機場。每小時約68班飛機起飛,每天提供超過1100個航班,連接全球逾220個航點,包括50餘個大陸城市,5小時內到達全球一半人口的聚居地。2024年第三跑道系統竣工後,香港機場預計每年可接待1億人次旅客。 香港機場 占顯著優勢 香港機場在價格、服務與航空公司聯動等方面均占有顯著優勢,讓不少大陸民眾出境旅遊時選擇從香港出發,尤其珠三角居民堪稱「近水樓台先得月」。據香港機場的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機場共接待旅客7290萬人次,當中珠三角旅客即貢獻超過1405萬人次。 「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世界級的交通樞紐,還需要各大機場進一步提高相互之間的連通性,以及提高各自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同時在保持相對競爭的格局下,進一步找準自身定位,強化分工合作。」周順波強調,大灣區航空市場規模領跑全球,不僅得益於需求,也因區內各大機場保持適度競爭,提升服務效率並降低區域航空成本。 需適度競爭 挖掘商機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間是否會上演「搶客大戰」?周順波認為,相較於倫敦、東京、紐約等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人均航空出行次數較低,僅為紐約灣區的1/4、倫敦灣區的1/5,仍有頗大的提升空間;面對潛力無窮的市場商機,開發挖掘才是當務之急。 自由飛行區 闢新航線 周順波指出,大灣區不妨參考紐約灣區整合區內三大機場的經驗,建立跨行政邊界的協調監管機構,靈活、動態地調節航空旅客運量,促使運量由容量飽和、服務品質下降的大型機場,向其他運用情況不足的中小型機場分流。他並建議,應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為自由飛行區,吸引全球航空公司開闢新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