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北蒸南煮」做法?粽子冷凍放多久? 食藥署解答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一年一度端午節將至,吃顆粽子來應景,您會選擇北部粽、南部粽還是鹼粽呢?若是民眾想要嘗試自製粽子,食藥署提醒,想要與家人安心吃粽,記得要「慎選食材」、「妥善清洗」、「低溫保存」、「充分加熱再食用」。


北部粽、南部粽製作方式大不同 冷凍保存別放到忘記


為了應景許多民眾會在家包粽子,食藥署指出,包粽食材選購要注意,原料要完整包裝且標示清楚,若是購買散裝的南北貨,應進一步檢查外觀、顏色、氣味;料理前,雙手及乾貨食材都要清洗乾淨。


北部粽與南部粽做法有什麼不同呢?食藥署表示,只要記得「北蒸南煮」口訣,北部粽是先將米與配料分別炒過,再包入桂竹筍殼後隔水蒸熟,米飯粒粒分明;南部粽則是生米與配料直接用竹葉包裹後放入水中煮熟,米飯口感較軟黏。


▲食藥署提醒民眾,自製粽子時,應「慎選食材」、「妥善清洗」、「低溫保存」、「充分加熱再食用」。(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也提到,粽子包好後應充分加熱至中心溫度超過70℃,並趁新鮮食用,避免置於室溫儲存;若需儲存超過1天以上,建議以冷凍保存,但仍應儘速食用完畢,不要放置冷凍庫太久。


製作鹼粽要小心! 皮膚不宜接觸鹼粉、鹼水


顏色金黃、口感軟Q的鹼粽,冰透後再沾點糖吃,也別有一番滋味!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劉修銘描述,鹼粽的製作方式是將糯米浸泡後瀝乾,加入鹼水攪拌均勻,或在浸泡的糯米中加入鹼粉攪拌,再將糯米包入粽葉內成形,以沸水燜煮至熟。


食藥署說明,當糯米遇上鹼粉、鹼水這些鹼性物質後,糯米中的澱粉會產生「糊化作用」,造成澱粉顆粒原有的結構改變,並與水分子結合,使米粒中的澱粉膨潤,再經過燜煮步驟後,米形消失,鹼粽就化身為金黃軟Q的果凍狀。


劉修銘也提醒民眾,製作鹼粽的關鍵成分鹼粉、鹼水,目前多是使用碳酸鈉、碳酸鉀,皆是合法食品添加物,但都屬於強鹼物質,在調配、使用時須特別小心,不可直接與皮膚接觸,以免造成刺激或傷害。


▲粽子冷凍完後不宜放置過久,仍應注意保鮮期,盡快食用完畢。(圖/食藥署提供)


另外,為了增添口感、避免沾黏、延長保存期限等,早期燜煮鹼粽時會在煮粽水加上硼砂,劉修銘示警,由於硼砂對人體健康有危害,也非合法可用的食品添加物,因此建議以「三偏磷酸鈉」來取代硼砂,在鹼粽即將燜煮完成前,將其加入煮粽水中,煮10至20分鐘,可使鹼粽更Q彈,並減少沾黏。


關於鹼粽的保存方法,劉修銘則強調,製作完成的鹼粽必須冷藏保存,以免微生物滋長。 同時食藥署也提醒,粽子熱量高、不易消化,民眾切勿食用過多,應均衡飲食!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原子筆、麥克筆可測試洗臉化粧品清潔力? 食藥署打臉
▸講座報名/總是失眠、睡不好? 專家指導一夜好眠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