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量級誘惑 慈科大外籍生動手嘗鮮初體驗

外籍生首次嘗試包粽子,餡料滿到粽葉都闔不起來。
外籍生首次嘗試包粽子,餡料滿到粽葉都闔不起來。

     「不管北部粽或南部粽,就是不能沾甜辣醬!馬來西亞只能接受辣椒醬!」「直接把辣椒切碎混入餡料裡,再沾椰子絲,才是最正宗道地的印尼粽子!」「為什麼粽子變成三角形?越南的粽子,一向只有圓形或方形!尤其是,農曆大年初一才吃粽子!」 一粒粽子,脫不了米、餡料、粽葉和沾醬四個元素。有別於台灣習慣用的糯米,印尼學生強調,要用煮熟的粳米才好消化;越南學生認為,白米和綠豆才是粽子的基底。甚至,讓粽子美味升級的「靈魂醬料」,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像是馬來西亞籍學生堅持,又香又辣又鹹的叁巴醬(Sambal)才是首選,印尼籍學生要沾甜甜鹹鹹的椰絲,越南籍學生卻是非魚露不可。至於台灣粽子的「標配」甜辣醬,外籍學生全都搖頭說「不行」!

外籍生包的粽子,比台灣粽尺寸幾乎大上一倍。
外籍生包的粽子,比台灣粽尺寸幾乎大上一倍。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四年級學生刑瀞文(馬來西亞籍)表示,第一次吃到台灣甜辣醬時,直呼大受刺激!「又香又辣又鹹的叁巴醬(Sambal),才是粽子的真愛!」護理系二年級學生黎錦玉(越南籍)表示,有別於台灣在端午節包三角形粽子,在越南,通常是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一,全家人一起包粽子祭祖,圓型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象徵天地合一,風調雨順。除了白米搭配綠豆,還能包入整條香蕉,徹底顛覆你我既有思維!

外籍生說的一口好粽子,等實際操作時,卻是手忙腳亂。
外籍生說的一口好粽子,等實際操作時,卻是手忙腳亂。

     說起各國粽子文化大不同,外籍學生可是頭頭是道。不過,等到動手操作時,才發現大家都是「說的一嘴好功夫」!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三年級學生陳正理(印尼籍華裔)表示,從小看媽媽賣粽子,自然動作比其他人熟稔許多,儼然成為外籍生的「包粽導師」。護理系二年級學生郭佳文(馬來西亞籍)表示,從小到大「只負責吃粽子」,生平第一次動手包粽子,難得打越洋電話求救,還被媽媽嗆聲「你一定包不出來」,忍不住直呼,「我以後還是乖乖吃粽子就好」。

看到外籍生手足無措,來自馬來西亞的職員立刻神救援。
看到外籍生手足無措,來自馬來西亞的職員立刻神救援。

     「端午節還沒到,我就吃了19粒粽子,整整胖了10公斤。」秘書室文宣公關組蔡淵轅(馬來西亞籍)表示,在眾多節慶裡,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光是一餐就可以吃掉四粒粽子。尤其,馬來西亞的粽子每年都漲價,一粒鹹粽起碼要價72元,直呼「價格比台灣貴,尺寸卻比台灣小,根本吃不飽!」所以,就算會持續發福,也絕對不能錯過品嚐粽子美食的大好時機!

(撰文︰葉秀品/圖片: 蔡淵轅、林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