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逾13萬人 患者、家屬諱疾忌醫!專家:公權力應到宅醫療服務

近年發生多起思覺失調患者隨機殺人案,引發社會人心惶惶,政府著手建構社會安全網,《精神衛生法》最快2024年底前上路。即便如此,社會安全網仍不斷漏接,使得精神病友無法被大眾接納及支持,讓他們家裡、醫院兩頭奔波,最後不幸病發,無辜的人受害,政府再採取補救措施,陷入無窮盡的惡性循環。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已突破13萬人,過去15年來,至少有30起精神疾病患者殺人致死事件,其中有19位被害人為「家人」,

與被害人關係有11人為「隨機」(1人為鄰居,其餘皆為陌生人),19人為「家人」,超過6成被害人為母親、2成為父親(母12人、父5人、兄1人、伯母1人)。眾所矚目的案件有2012年台南湯姆熊割喉案、2016年內湖小燈泡事件、2019年嘉義台鐵殺警案、2023年新店啞鈴弒父案。

然而超過8成加害人(25位)經精神疾病診斷為思覺失調,多長期就醫服藥,然而除主要照顧者父母及醫院外,直到案件發生前,甚少其他社區資源能夠介入協助。2022年底《精神衛生法》修法,2024年底將正式上路,精神病人的社區支持是一大主軸,強調要在醫療端與社區端之間建構就學、就養、就業、復健等不中斷服務。

長照專家說,新法著重在「確診後」,未放在前端的「預防」,應引進「到宅預防性醫療」,而非將患者帶離家庭的強制就醫,為何不能有公權力的到宅醫療服務?」精神疾病通常需要看很多次醫生才會被鑑定,患者若無病識感,最大的困擾是「能否穩定就醫」,加上大眾對精神疾病汙名化嚴重,很多患者是抗拒就醫。

精神科醫師指出,患者須按時就診、吃藥,做好自我管理,發現狀況不好一定要立刻就醫尋求協助,才能順利融入社區。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表示,「精神病人的前端的預防能夠予以加強」,若經過規律及良好治療,多數精神病友可正常生活、回歸社會,因此將廣設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平均每33萬人口設一處心衛中心。

鄭淑心說,心衛中心去年底已設置48處,每縣市至少一處,一年服務量逾57萬人次,今年目標增加為53處,預計2026年達71處;而且新法最大變革,對於精神疾病嚴重病人強制住院,將由現行社區治療審查會改為法院裁定,由公權力介入。

此外。剴剴兒虐案凸顯社會安全網缺乏整合,社工系學者表示,衛福部應重新調整社安網篩選、派案、安置機制,改善社工人力配置不均。公部門社工案量大,新案件不斷湧入,應結合民間資源,公部門服務結束後,由民間單位持續深化服務。

更多品觀點報導
博愛座讓座惹議 廢除聲浪再起!衛福部:盡速重提修法
勞動部、衛福部漠視權益 家庭看護移工盼納入長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