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端午/周桂芳

周桂芳

初夏時節,岸芷汀蘭,芳香馥鬱。

有一個衣袂飄冉的人,屹立水邊千年,他帶著楚地彌漫的神性和巫性,蒸騰著草木的詩意,集天地萬物靈氣於一身的赤子,孤獨地在山水間跋涉,在夢境裏漫遊。

有一種民族信仰,穿越千年而持久,在人間詩意唯美般綻放,那就是端午。

端午,不光只有艾草菖蒲幽香,不光只有粽子滿屋香甜,還有一個精神端午,悄悄地駐進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深深地融入了每一個人的民族基因血脈裏。

從我記事起,每年端午節,母親總要背一捆艾草回家,分別插在門框上、窗格上,再用布頭縫幾個裹了艾葉的香包,煮一鍋艾草水,把五彩棉線和平常不舍得吃的雞蛋煮在裏面。母親讓我們用艾草水洗手洗臉,泡腳泡澡,幫我們把五彩棉線系在手腕上,把小香包系在衣扣上,這就是千年民間風俗傳承,是從小就刻進骨子裏的民族精神傳承。

只要一包起粽子,一插起艾草菖蒲,嗅聞著滿院滿屋的艾草香,就會自然而然想起那個眾醉獨醒的赤子,耳邊傳來他的對天長問,對月長歌。我仿佛看到了遠古的屈原款款走來,韌芳載佩,他“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也許,有人說他癡,笑他傻,歎他看不開,連漁夫都比不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有著高貴風骨的人,有著一腔赤子情懷的他,報國無門,這種千年孤獨無人能懂,他毅然懷沙自沉,希冀以此警悟君主和國人。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千年來,一條大河奔湧於天地之間,他矗立水邊,低眉沉思,那是一位獨自穿越茫茫時空的孤獨蒼涼背影,那盈盈春水,耿耿秋水,浩浩江水,都是蕩漾於天地間思念深澤的故鄉水,都能帶他魂歸故鄉。水邊的菖蒲蒼翠,岸邊的艾草繁茂,都是生生不息輪回於時間河床上的故園香草。被兩次放逐他鄉多年的遊子,一心只想報國,千山阻隔,千難萬險,身回不去,就讓魂隨江水一起飄回故鄉。千年的河岸,綿延著赤子跳動的心和至死不變的報國情懷。

夏天的風,徐徐吹來,耳畔又傳來他低緩悲愴的吟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音韻隨清波洇開了一幕如煙畫卷。

風裏飄來艾草香,屈原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他一生寫下很多不朽之作,他的《楚辭》《離騷》被譽為中國文學上的珠穆拉瑪峰。他胸懷天下,憂國憂民,文臣直諫,忠言逆耳,難被楚王採納。他被奸人排擠,顛沛流離,最後以身殉國明志。

有人問,如果屈原不投江,會怎樣呢?只有千年風雨飄然。“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每到端午,風雨悱惻,好似天地在嗚咽悵然,為千古忠魂含冤陳情。那血色浪漫的淒情傳說,為端午注入了一絲凝重和曠遠蒼涼。

他一個人,沒有和聲。他一意孤行,拒絕慰藉。他心在九天,不在世情。”他是孤獨的,他是悲憤的,他對月長歌,對天長問。他有那麼多的疑問,那麼多的不忍,那麼多的無奈,那麼多的孤憤,那麼多的眼淚和歎息,他把詩都寫在了自己的身心上,自己的獨立人格上,他擁有自己特立獨行的“懸崖獨吟曲”。

屈原是一位心靈詩人,並且是一位頂級詩人,時代玉成了屈原詩域的成功,漂泊成就了屈原的天地詩魂。《離騷》完美展現了屈原不願隨波逐流、潔身好修的精神追求。還有平正、素樸的《橘頌》,清新、玲瓏的《九歌》,瑰奇、豔麗的《招魂》,雄渾、奇特的《天問》。他的詩魂穿越千年,依然迴響。他是歷經近二千年仍無人能企及的一座奇絕的巔峰,是他創立了“楚辭”文體,自他始,華夏才有了以文學作品著名的作家。

屈原的詩,有點難讀,我最喜歡這幾句:“我在春天飲用著木蘭花上的清露,我在秋天餐食著菊花瓣上的紅霜。只要我的精神是美滿而又加頑健,我就長久地面黃肌瘦呵,又有何妨?”真的讀進去了,讓人精神共鳴,令人敬仰。

端午,我記住了屈原在《離騷》中最為經典的兩行楚辭,那是穿越了遼闊的時空,來自於二千年前的吟詠與喟歎,宛若鶴鳴九皋,聲聞於天: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用不屈的生命駕馭了千年的文明,用浩瀚奔流的思想、大氣磅礴的精神,奠定了華夏民族永恆的愛國情懷。”他以一己之軀,以一己之力,給“端午”注入了一種人文精神。

自從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縱身一躍,決絕地投入了一江清流的汨羅江後,歲歲年年,這一天便成了紀念屈原的忌日,至今延續了近兩千年,可謂源遠流長……

端午節,凡有炎黃子孫的地方,無論是天南地北,還是天涯海角,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看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菖蒲,用各種方式紀念屈原,懷念屈原。孩童們從小就會傳唱歌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這就是炎黃子孫血脈裏的傳承,更是精神文脈的傳承。

包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和菖蒲等紀念活動,都是向著千年的民族氣節禮敬。紀念屈原,頂禮膜拜忠誠愛國的赤子之心,成為華夏大地上亙古不變的文化符號,更是華夏文明發展中人們價值觀的體現。

滿蕩蕩的一江澄碧,是從故鄉一路追來的長江水,緊緊抱著他,一路訴說,一路叮嚀,依依接他回家。屈原用一生詩情和赤子之心傳昭忠骨,我們深情地慨歎他一生的坎坷遭遇,千年來,他孤獨一個人,讓一種文人風骨和愛國情懷凝聚為一種博大的力量,在端午節折射出熠熠生輝的光芒,烙進了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裏,融進了每一個人的精神文脈裏。他身上彰顯的,是中華民族一代代仁人志士所共有的品格,那就是成仁取義,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一首壯麗的愛國主義詩篇。

端午節從悠遠的時空中走來,經歷時間的洗禮,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澱和積蓄,體現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端午節,我讀屈原仰天長嘯、跌宕起伏的一生,紀念精神端午的文脈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