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河粉、米粉還能吃?譚敦慈揭保命10要點

寶林茶室中毒案死者遺體驗出「米酵菌酸」,是台灣首例。由於受害者共通點是都吃過粿條、河粉等米製品,引起大眾擔憂,粿條、米粉還能吃嗎?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衛福部宣布檢驗的初步結果,暫時認定肇禍元凶為「米酵菌酸」,易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主要有4大類:

1. 變質澱粉類產品:例如河粉、腸粉、米線、米粉、冬粉。

2. 泡發過久的木耳、銀耳。

3. 玉米製品:玉米粉、發酵玉米麵。

4. 糯米製品:例如湯圓、年糕

這些食物中,不少是平日備受喜愛的小吃、或上班族外食常見的主食,難道都不能再吃了嗎?

米麵製品暗藏危機?譚敦慈:正確保存就能安心食用

對此,長庚醫院臨床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認為,其實不需太過緊張,因為米食相關飲食文化已經幾千年,也是非常健康營養的食物,5~10月本來就是食藥署統計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因此她建議,只要把握正確的保存原則,就能避免食物中毒,安心食用米麵製品。

米酵菌酸四類食品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以粿條類食品來說,譚敦慈指出2個要點:

1. 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因為含水量高,比較容易滋生病菌,採買之後應該盡速回家將食品放入冰箱放冷藏,且保存不要超過3天。她也分享,自己如果上市場購買油麵等濕式食材,當天回家就會烹煮吃完。

2. 乾麵、乾米粉、乾河粉、乾粿條:泡發前先用水沖洗一下,然後再以乾淨的水續泡,最好放進冰箱泡發,而且不要泡超過4小時,如果需要更長時間的靜置,每4小時就要換水,整個泡發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泡發的水若產生黏液或食材變軟爛,最好直接丟棄,泡發好的食物也要趕快料理。

此外,避免食物中毒,針對食物的保存與料理,譚敦慈也提供8點建議:

1. 冰箱是用來冷藏、冷凍,卻沒有殺菌功能,因此只能延緩食物長菌的時間,食物長期放冰箱還是會腐敗。

2. 冰箱只能放7成滿的食物,如此才能通風、維持低溫,且食物不要擋住出風口。

3. 食物的危險溫度是7~60℃,若要冰存熱的食物,可以手碰觸容器,覺得不太燙手、大約65℃就可放進冰箱,不需要放到全涼。

4. 當天煮的米飯沒吃完,可在溫熱不燙手時,用保鮮盒盛裝封好,放冰箱冷凍,要吃時再蒸熟即可。

5. 在無法控制溫度、濕度環境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自製發酵食物,選購大廠牌經檢驗過的商品比較有保障。

6. 食物變味、變質、腐敗、發霉,絕對不要入口。

7. 處理食物之前,務必確實洗手。

8. 生熟食分開處理,可先處理熟食、再處理生食。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則指出,米酵菌酸的毒素會癱瘓細胞的發電廠「粒線體」,使得身體裡所有細胞瞬間失去能量,耗氧強大的器官受損後,便出現器官衰竭、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死亡率30%~100%。研究文獻記載,每公斤體重只要1~3.16毫克就會致死。

由於米酵菌酸無色無味,受污染的食品仍會維持正常的外觀、氣味和味道,且無法透過洗滌或加熱去除。如此毒性強又難以察覺,雖引起恐慌,但也因此讓不少人正視食物的正確保存方式,平日飲食建議參考以上原則,在食安風暴下積極自保。

延伸閱讀:

米酵菌酸怎麼產生?米酵菌酸中毒症狀、預防一次看

食物中毒怎麼辦?7大食物中毒症狀+緩解6招一次看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真相!死者解剖發現「米酵菌酸」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