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獲捐胰臟重生 初嘗巧克力落淚

「2024 NEW LIFE 心聲‧新生—器官捐贈紀念日」音樂會15日在台北市立大學舉行,器官捐贈受贈者代表唐玉芸(左)獻花給器官捐贈家屬代表鄭雅文家人(右)。(姚志平攝)
「2024 NEW LIFE 心聲‧新生—器官捐贈紀念日」音樂會15日在台北市立大學舉行,器官捐贈受贈者代表唐玉芸(左)獻花給器官捐贈家屬代表鄭雅文家人(右)。(姚志平攝)

唐玉芸13歲時診斷出第一型糖尿病,得自行注射胰島素度日,不敢讓人知道病情的她,曾多次低血糖昏迷,更出現眼睛、腎臟的病變,一度想放棄生命。偶然接觸器官移植資訊後,她獲捐胰臟,終結了每日打針的痛苦,也吃下了第一口巧克力,雖仍在等待腎臟移植,但她已重新有了夢想,期待能長途旅行,體驗世界。

「很多人說我像怪物,怕靠近就得病」,學生時期的唐玉芸,因注射胰島素遭同學排擠,只能躲在廁所打針,因不敢讓人知道病情,不舒服時只能強忍,也多次昏迷送醫。

多年來,她不僅天天打針,也不能吃醣類、澱粉,還出現眼睛、腎臟病變,洗腎度日,一度想放棄人生,獲捐胰臟後,她吃下了人生第一口巧克力,甜蜜滋味令她落淚。

台灣超過8000人在等待腎臟移植,唐玉芸是其一,已等了2年,雖然仍在等待,但她已重新有了夢想,期待自己有一天能長途旅行,體驗世界各地的風土民情,她非常感謝捐贈者的大愛,讓自己黑暗的生命得以重新開始。

3年前,一位救生員捐出了肝臟、腎臟、眼角膜和血管,幫助許多人延續生命。他生前未簽署器捐同意書,但曾表達不想臥床的心願,在腦幹受傷、心臟異常下,家人忍痛做出決定,也讓他勇於救人的英雄形象永遠停留在兒子記憶中,11歲的兒子林宇恩說,「爸爸先去天國當天使,以後要到天國找他」。

中研院士陳建仁以四季形容器捐,捐贈者是冬天留下的種子,一個生命消逝時,也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台灣已超過62萬人做出捐贈決定,超過5000人完成大愛捐贈,還有努力空間。器捐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提醒民眾把握時間做出決定,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