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勿輕忽 改變生活習慣活出健康人生


一位62歲女性,在家突發性頭暈、全身無力緊急送醫,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HbA1c)8.1%、空腹血漿血糖488mg/dL,經醫師診斷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此病患有家族糖尿病病史,平日無飲食控制,研究發現,有家族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機會是普通人的15~20倍,且60歲時,糖尿病發生率約為50%,容易發生糖尿病的體質風險高。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內分泌科醫師李瑞祥2日指出,罹患糖尿病初期沒有症狀,糖尿病會帶來全身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易引起心臟病、中風,甚至失明、洗腎和截肢。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又稱幼年型糖尿病,是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期佔糖尿病人數3%)、第2型糖尿病(又稱成人型糖尿病、是胰島素作用抗阻和分泌缺陷,佔糖尿病人的95%)、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等。

李瑞祥醫師表示,診斷標準包括以下四項:1.糖化血色素(HbA1c)≧6.5%(2~3個月檢查一次,正常值是4~6%)。2.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正常是80~99mg/dl,超過126mg/dl 2次以上)。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4.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等四項。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陳玟佑表示,須從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來控制:(一)飲食1.定時定量飲食習慣。2.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3.配合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三少一高」飲食原則。4.採用優質植物油,並少鹽烹調方式:水煮、清蒸、涼拌。5.選擇低脂食物:脫脂奶或低脂奶、瘦肉、魚肉。5.儘量避免攝取精緻醣類或加糖食物:蛋糕、冰淇淋。6.多選擇高纖的食物。

(二)運動1.不要空腹運動,最好在飯後兩小時。2.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達130次/分。3.運動選擇增加肌肉氧氣的有氧運動為佳,例如:快走、慢跑、游泳。4.攜帶果汁、餅乾,萬一發生低血糖時,可以立即食用。5.攜帶糖尿病識別證件,避免單獨運動。6.運動須穿著適當的服裝與鞋襪和其它保護物,不可赤腳運動。

(三)確實遵從醫囑使用藥物及監測血糖,透過生活上的改變,養成良好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控制糖尿病。

更多新聞推薦

秋冬時節多種呼吸道病毒肆虐 醫院籲請速打「這3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