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的疑惑 為何要注意高GI值食材?

▲<a class="link " href="https://tw.news.yahoo.com/tag/糖尿病"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糖尿病;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糖尿病</a>患者可得小心高GI食材內藏的「醣危機」。
糖尿病患者可得小心高GI食材內藏的「醣危機」。

文/蔡季伶 圖/Pixaby

天氣漸漸轉涼,美食當前經常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糖尿病患者可得小心高GI食材內藏的「醣危機」。糖友們經常疑惑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掌控「高GI值食材」?本文將透過營養師視角帶糖友們認識何謂「高GI值食材」、又該如何均衡飲食,「食」健康又安心。

▲GI值是不同醣類對改變血糖高或低的指標,數值大等於70屬高範圍。(圖/小麥提供)
▲GI值是不同醣類對改變血糖高或低的指標,數值大等於70屬高範圍。(圖/小麥提供)
▲營養師小麥提醒,糖友若攝取過多高GI值食物切莫變更藥量作為調整。〔圖/小麥提供〕
▲營養師小麥提醒,糖友若攝取過多高GI值食物切莫變更藥量作為調整。〔圖/小麥提供〕

何謂高GI值? 營養師:醣類對改變血糖高或低的指標

首先,糖尿病病友經常被提醒需要注意「高GI值食物」,究竟GI值是什麼,對病友們又有什麼影響?營養師小麥解釋,GI值是不同醣類對改變血糖高或低的指標,GI值大於等於70就屬於高範圍,也就是說「高GI的食物會以較快的速度釋放葡萄糖,血糖的起伏較大,糖尿病患者因缺乏胰島素調解血糖因此特別需要注意攝取量。」

▲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恐因攝取高GI值食物影響血糖穩定性。
▲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恐因攝取高GI值食物影響血糖穩定性。

小麥進一步說明,以後天導致的第二型糖尿病為例,因為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產生阻抗,因此血糖沒有辦法進入細胞裡,會刺激更多胰島素分泌。糖尿病患者對於血糖的控制需要更為注意,避免血糖上升及下降太快,導致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問題,血糖維持在穩定的狀態,對於病情的控制也有幫助。

▲營養師建議,糖友非禁吃高GI值食材,掌握「醣類的總量會比種類重要」。
▲營養師建議,糖友非禁吃高GI值食材,掌握「醣類的總量會比種類重要」。

糖友禁吃高GI值食材?營養師:醣類總量是關鍵

台灣是美食之都若要餐餐都遵守低GI值食材,病友們難免不小心會破戒。小麥認為「雖然醣類的種類很重要,但是醣類的總量也很重要」。她舉例,假設這餐白飯攝取量比平常多3成,下一餐就得減少3成。若已吃精緻糖類,下一餐透過根莖類澱粉、全穀雜糧類來增加低GI食材攝取。此外,提醒病友不應該隨意在攝取高GI食材後,自行調整藥物或劑量,需要與醫生討論才不致影響病情。

▲糖尿病研究顯示,五大穩固機制可掌控完善營養。
▲糖尿病研究顯示,五大穩固機制可掌控完善營養。

五大穩醣機制 鉻元素及MCT中鏈脂肪酸廣受討論

近年來糖尿病研究不斷更新,五大穩固機制(提高鉻、MCT中鏈脂肪酸、雙纖維、優質蛋白及Omega-3)以「鉻」元素及「MCT中鏈脂肪酸」廣受討論。小麥解釋,「鉻」有穩定血糖的功能,它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來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被利用,增加葡萄糖耐受性。MCT中鏈脂肪酸部分,根據2021年一篇針對阿茲海默症的研究,發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中的大腦與第二期糖尿病相似,在攝取MCT中鏈脂肪酸後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也容易促進酮代謝。但這些營養素是否需額外補充,患者仍須就自身病情與醫生或營養師做進一步討論。

▲營養師建議,病患飲食可挑雙纖維、優質蛋白質、及omega-3均衡營養餐。
▲營養師建議,病患飲食可挑雙纖維、優質蛋白質、及omega-3均衡營養餐。

糖尿病友飲食建議 營養師:雙纖維、蛋白質及omega-3

小麥建議糖尿病患者,可以透過六字攝取原則「有飯、有肉、有菜」來達成均衡飲食的原則。以中餐為例,白飯可以改為糙米或紫米、蔬菜可以青菜增加纖維的攝取、主餐的部分也可以選擇鯖魚、鮭魚等煎或蒸的魚類,增加omega-3營養,這樣的方法可以輕鬆達到雙纖維、攝取優質蛋白質、以及豐富omega-3的均衡營養餐。

「食」得正確又健康,應從降低高GI值食材攝取開始,此原則不單是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尤其疫情時期,一般民眾也需透過補充六大營養素(豆魚蛋肉類、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類、乳品類)來均衡每日飲食強化自身免疫力。

👉看更多「糖友莫慌醣!世界糖尿病日專輯 陪你一起戰勝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