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注意!胰臟癌風險比常人高2倍

▲胰臟癌屬於一種非常容易擴散、復發的腫瘤,部分患者會出現背部痠痛的症狀。(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胰臟癌屬於一種非常容易擴散、復發的腫瘤,部分患者會出現背部痠痛的症狀。(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胰臟癌名列2021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10位,但因為早期沒有症狀、患者確診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且病程發展極快,又有「癌王」之稱。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士弘指出,胰臟癌是非常容易擴散、復發的腫瘤,即使一度康復,仍要追蹤一輩子。《NOWnews今日新聞》諮詢醫師,一次把胰臟癌說明白。

📍胰臟癌的特性

胰臟位於上腹部及左上腹後腹腔內,為一長形且扁平的腺體。楊士弘指出,胰臟癌屬於一種非常容易擴散、復發的腫瘤,即使康復,也需要追蹤一輩子,他曾經有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胰臟癌康復後7年復發,雖胰臟處沒有腫瘤出現,肺部卻出現胰臟癌轉移,是需要高度警覺與注意的癌別。

不過,楊士弘坦言,早期的胰臟癌診斷確實相當困難,雖小於2公分、還未出現轉移的胰臟癌治癒率可達8成,但在電腦斷層(CT)檢查中,這類早期胰臟癌腫瘤有4成沒有被發現,患者容易因此措施寶冠的治癒契機,不過目前台大醫院開發出準確率超過9成的AI輔助判斷系統,今年有望正式導入臨床服務。

📍胰臟癌的症狀

楊士弘說明,胰臟癌患者可能出現上腹痛、食慾變差、突然變瘦等症狀,有些患者也會因為膽管阻塞、膽汁無法排出,造成黃疸的情況,或是有長期腹瀉、拉油便等表現,或是背部痠痛等。

此外,楊士弘指出,如果患者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或本身血糖方面有特殊疾患,平時控制良好、卻因不明原因出現血糖失控,這時就要特別注意相關風險,但也有許多胰臟癌患者並沒有出現任何特殊症狀,也因此導致實際診斷時,可能病程已經發展一段時間。

📍胰臟癌的風險族群

針對胰臟癌的風險族群,楊士弘指出,糖尿病患的胰臟癌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需要尤其注意,另外有些患者會出現「癌前病變」,這時候還不是惡性腫瘤,但同樣也是需要追蹤的情況。

楊士弘也指出,若民眾具有胰臟癌家族史,同樣要提高警覺,可以考慮諮詢遺傳或腸胃相關門診。

📍胰臟癌的治療

若民眾不幸確診胰臟癌,楊士弘指出,通常會依據外科醫師是否能開刀切除腫瘤、來對病程進行分期;約20%的患者在確診時,腫瘤尚未侵犯到重要血管、可以直接切除,就屬於比較早期,通常開刀切除、加上半年化療後,有機會把病情控制下來,甚至康復,但仍須要非常注意後續復發風險。

楊士弘進一步說明,當腫瘤已經附著到血管上、無法切除乾淨,但尚未出現擴散情況時,就稱為「局部晚期」,考量開刀時間長、術後又容易出現復發,且手術後併發症多,對病人沒有好處,因此會先進行化療、嘗試控制腫瘤發展。

至於出現擴散的胰臟癌患者,楊士弘表示,這時已經無法開刀處理,患者只能先做化療、觀察情況再決定後續怎麼處置,雖目前有少數免疫治療出現,但是否適用,端看基因檢測結果與病人身體狀況,以他的經驗來說,「適用的病患其實沒有很多」,他也不建議胰臟癌患者人人都去嘗試免疫治療。

📍胰臟癌的照護

除了本身疾病治療難度高以外,胰臟癌是一種非常容易造成「惡病質」的癌症。惡病質是指患者因老化或疾病導致身體組織結構萎縮、體重減輕的問題,也可能伴隨貧血、傷口癒合困難等,造成開刀治療困難,每年造成全球200萬人死亡。

楊士弘說,胰臟癌產生惡病質是疾病特性使然,再加上患者普遍高齡、平均落在65到70歲左右,常常有其他慢性疾病,在確診時可能已經瘦很多、體力差,加上腸胃道被腫瘤卡住而吃不下,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又不低,照顧上相當困難,家人只能協助注意營養,鼓勵患者進食,若真不行,務必請醫師幫忙。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早期胰臟癌難逃AI之眼!臺大首創「AI診斷輔助」 揪出肉眼看不見的癌王
癌王剋星!「這檢查」有助胰臟癌早期抓漏 客製化治療更有力
臺大醫院「聚焦超音波治療室」揭牌! 首推胰臟癌海扶刀治療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