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糖是隱藏殺手?醫曝「低血糖」恐更致命!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一名75歲阿嬤患有糖尿病多年,長期口服降血糖用藥,不料近期卻發現阿嬤在家嗜睡、叫喚無反應、全身冒汗,緊急就醫後發現竟是血糖太低導致。

(示意圖/photoAC)

一名75歲阿嬤,患有糖尿病多年,長期口服降血糖用藥。某天家屬發現阿嬤在家嗜睡、叫喚無反應、全身冒汗,緊急送醫檢驗發現,血糖值僅有46mg/dl,診斷為「低血糖」,給予一些葡萄糖點滴注射後意識才恢復清醒,不過,阿嬤表示早上吃完血糖藥,因感到疲累及沒胃口,只吃了兩口飯,隨後又因血糖太低而昏迷。

糖尿病人每年新增兩萬五千名,低血糖恐成無形殺手!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護理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病房護理長陳淑娟說明,糖尿病是國人2022年十大死因中位居第六位,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而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不容小覷。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大多與高血糖或低血糖(測量血糖值<70mg/dl)相關,如高血糖造成酮酸血症、血糖高滲透壓昏迷。低血糖會引起心悸、躁動、昏迷、休克等。研究發現,曾發生低血糖者,在大血管併發症、小血管併發症或死亡率,都比不曾發生低血糖的人更高。所以糖尿病控制血糖時,特別要避免嚴重低血糖的發生。

藥物及飲食配合控糖,「量、吃、量、拉、呷飽未」小撇步成得力助手

陳淑娟護理長指出,首先,護理師會在給予病人血糖藥的前後做好進食/消化評估與追蹤:運用方便記憶的標語「(藥前)量‧吃‧量‧拉;(藥後)呷飽未?」。

而給血糖藥前須評估病人的:

  • 「量」血糖:測量血糖值時間點,有分成飯前測血糖值或飯後2小時測量的血糖值

  • 「吃」東西:有進食之意願並已備好食物在旁邊

  • 飲食「量」:上一餐進食量是否小於之前的50%

  • 「拉」肚子:是否有腹瀉多於三次/當日

在給藥後30分鐘要追蹤病人「吃飽未?」:是否進食、及進食類別與量。飲食狀況影響血糖變化,也是使用血糖藥物調整與否的重要參考。所以清楚病人飲食量是血糖控制的重要基石,也是需要病人與照顧者的參與才能做好的工作。因此內分泌新陳代謝科(12A)病房提供照顧者便利執行方式,在每一病室內設置量秤飲食區,有電子秤、食物對換表及衛教單張、清楚的計算飲食與紀錄之工具,將血糖管理之一的「藥物與飲食配合」重要觀念內化。

糖尿病整合照護團隊把關,有效控制低血糖的不二法門

護理師評估病人進食量改變、腹瀉多次、或有不適症狀等,主動跟醫師討論後,醫師依據病況與飲食攝入量作為血糖藥物調整參考、或轉介糖尿病衛教師及營養師介入照護。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護理部糖尿病衛教師陳明惠表示,首先要釐清發生低血糖的原因,讓病人及家屬知道如何處理低血糖,更重要的返家後預防低血糖發生之照護應注意事項:

  1. 要記住自己的低血糖症狀,以便及早發現低血糖並儘快處理。

  2. 無論使用口服或注射降血糖藥時,劑量要準確,且用藥後按時進食。

  3. 三餐需要定時定量。

  4. 運動前、後須先測量血糖,若是太低(120mg/dl以下)可吃些點心補充熱量。

  5. 生病時,如果食慾差,勤量血糖,建議此時三餐餐前及睡前要量血糖,藥物劑量需做調整,請與您的醫師或衛教師連絡。

  6. 外出時應該隨身攜帶糖果、餅乾以備低血糖時食用。

平常飲食要釐清,穩定血糖提供個人化營養照護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營養師曾郁芳表示,營養照護要了解近期食慾狀況以及平常飲食史,若是因疾病而食慾不佳,會與病人討論是否額外攝取營養補充品以補足熱量(糖尿營養配方1罐大約有25至30公克醣類,相當於半碗白飯);若是低血糖常發生,須注意發生低血糖時間點,如評估非飲食攝取量問題,需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血糖用藥;除此之外也會衛教病人醣類食物以及份數概念。

曾郁芳提醒,血糖管理是日常生活一部分,在常規使用血糖藥物時,仍要做測量血糖、注意身體的變化、進食與消化情形等,以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的發生,不用再擔心低血糖找上門而往返醫院就醫,緩解家人照護壓力。

  • 資料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5歲女童2週爆瘦3公斤眼窩凹陷、尿多 一查竟酮酸中毒罹糖尿病
弟弟不抬頭!原來是「2國民慢性病」惹禍 醫示警糖尿病藥不可擅自停 當心硬不起來!
孤獨感與抽菸同樣致命! 尤其是孤獨的糖尿病患風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