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控制」愈低越好?醫揭「治療觀念改變了」3指標先顧

「這位年輕人雖然才30多歲,但因肥胖的關係,已有高血糖、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指出,「為避免併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我們建議他積極接受治療,在控制血糖、血壓的同時也保護器官,及早把體重減下來也能降低中風風險。」




醫師評估後,決定使用口服降糖藥搭配GLP-1針劑治療,而在了解體重控制的重要性後,患者也相當配合,按時用藥並搭配飲食控制與運動,半年後不僅血糖、血壓明顯改善,更成功減重10%,讓患者很開心、也有信心維持治療。
 
廖國盟指出:「近年糖尿病治療觀念持續進步,不只要控制血糖,更要及早管理危險因子、保護器官!」



糖尿病治療進化至「去階層化時代」

廖國盟說,糖尿病的治療,有兩個很重要的國際學會的治療指引需要參考,第一個是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ADA從1989年起,每年由專家研討出新年度治療照護建議。

第二個是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EASD成立於1965年,是歐洲規模最大、最具公信力的糖尿病會議。而這兩大學會,每年都會根據最新的研究證據,發布ADA/EASD共識報告。而這個共識報告,也成為各國醫界的糖尿鰾治療的重要準則。
 
近年來,ADA/EASD共識報告建議的糖尿病治療策略,歷經幾次重要的典範轉移,糖尿病治療的目標也隨之改變。

廖國盟指出,1997年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發現,每1%的糖化血紅素下降,能大幅減少大小血管併發症,所以治療指引進入以控糖為中心的治療策略。因此建議血糖愈低越好,最好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

然而2008年發表的ACCORD研究,卻發現低血糖的發生,反而會增加心血管死亡。因此第二個重要典範轉移,則是不只控糖達標,還要避免低血糖發生。因此能降血糖,又不會造成低血糖的藥物逐漸風行。 
 
糖尿病治療的重要轉折點,來自一系列糖尿病藥物的心血管安全性的臨床試驗結果。結果意外發現:腸泌素和SGLT-2抑制劑類似物不僅安全性無虞,更有額外心血管及腎臟保護的效果。而這個心腎保護的效果,更是獨立於控糖之外。治療共識也迎來第三次典範轉移,從控糖為中心自此跨入「器官保護優先」的時代。
 
廖國盟說,「然而,如果我們關注心腎器官保護,除了加上器官保護的藥物之外,還得回頭關心三高是否控制得當。更進一步,三高背後的主要成因,也就是肥胖,也得要適當管理。如果能夠透過體重管理,同時改善血糖、血脂、血壓,進一步達成器官保護效益,這樣才能夠想要達到全方位的治療」。

所以2023年治療共識產生第四次典範轉移,進入「去階層化時代」。治療指引將血糖控制、器官保護、體重管理、危險因子防治視為糖尿病治療的四大象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因此,同時對四大象限治療皆有益處的腸泌素藥物與SGLT-2抑制劑,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最新糖尿病治療目標:顧血糖、體重、器官

腸泌素藥物與SGLT-2抑制劑在治療共識中展露頭角,這些藥物除了能控糖,對心臟、腎臟亦能發揮保護效果,國際指引中就建議如果糖尿病患併有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或是慢性腎臟病,應優先使用這些藥物治療。
    
除了心腎器官保護,體重控制亦是現階段糖尿病治療相當重要的一環。研究顯示,腸泌素類似藥物與SGLT-2抑制劑在體重管理上皆具成效。廖國盟解釋,SGLT-2抑制劑會讓多餘的糖份從尿液排出,腸泌素藥物則是因為具有多重機轉,包括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分泌、降低食慾、延緩胃排空等,幫助患者控糖,同時達成體重控制。
 
廖國盟提醒,剛開始使用腸泌素藥物時,可能會出現噁心、腸胃不適的副作用,因此建議患者可以從低劑量開始適應、再慢慢調整,飲食方面則要盡量細嚼慢嚥,避免油膩食物,一般來說副作用都會逐漸獲得改善,有需要的患者應諮詢醫師專業意見後依照醫囑使用,積極控糖、找回健康人生。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糖尿病治療觀念再進化!血糖控制、器官保護、體重管理應該兼顧,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感謝好友破千!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留言抽獎送3000元禮券!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早餐吃雞蛋竟是大忌!專家教你吃「逆轉糖尿病菜單」
「糖化血色素」飆高就是糖尿病?醫揭「4指標」評估:別自己嚇自己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糖尿病「血糖控制」愈低越好?醫揭「治療觀念改變了」3指標先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