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八九六四35周年:從六四慘案死難者地點追憶運動參與者肖傑

每一個六四死難者和遇難地點是瞭解1989年運動和北京大屠殺真相的重要線索。(圖:六四檔案)
每一個六四死難者和遇難地點是瞭解1989年運動和北京大屠殺真相的重要線索。(圖:六四檔案)


天安門母親《1989年六四慘案35周年祭》公佈了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個群體一位傷殘者和一位難屬因病去世。六四傷殘者齊志勇於今年元月2日去世。1989年6月4日淩晨,齊志勇雙腿中彈地點是西絨線胡同,位於西單六部口附近,這是大屠殺死傷者最多的地點之一。今年3月7日,六四難屬賈福泉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他是六四慘案死難者穆桂蘭的丈夫。1989年6月4日,穆桂蘭早晨出門,在朝陽門立交橋遭遇戒嚴部隊向民眾開槍,當場死亡。齊志勇受傷、穆桂蘭遭殺害以及對其他六四受難者的記錄,是戒嚴部隊在進入北京城區中,使用坦克和其他致命武器,屠殺手無寸鐵平民的重要證據。每一個六四死難者和遇難地點是瞭解1989年運動和北京大屠殺真相的重要線索。

六四大屠殺部分死難者名單和地點

根據天安門母親群體在過去30多年尋訪和搜集的202名遇難者。這些死難者包括和平示威者、過路者、在家中被子彈擊中者、救護人員和拍攝屠殺現場的人士,時間範圍是從1989年6月3日晚到6月6日晚。這份地圖標識了202名死難者的地點,這些地點是1989年運動期間民眾遊行和集會的主要地點。戒嚴部隊將這些和平集會場域變為殺戮戰場,這表明了中共不惜屠殺人民維護專制和特權統治。六四大屠殺是中共對參與和平抗議人民發動的戰爭。有些遇難者在屠殺現場當場死亡,一些是在被民眾送往醫院後不久去世。由於戒嚴部隊不准民眾將一些受傷者送往醫院,這些受傷者不久死亡,一些死難者的遺體失蹤。受傷者被民眾送往的一些醫院由於當局嚴令不准救治而亡。這份202名遇難者僅是1989年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一小部分。由於死難者家人被當局監控和威脅,一些死難者的家人30多年以來一直生活在被報復的恐懼下,未公佈他們遇難親人的名字和遇難細節。這些遇難者成為大屠殺中的「失蹤者」。

六四死難者來自多階層不同職業,不僅有學生,而且有工人、農民、記者、音樂家、公司職員、復員軍人、家政工人、中共體制內工作人員,也有不同民族人士,有男性也有女性,也有不少是現場救助的志願者和醫生,其中年齡最小者只有9歲,年齡最大者66歲。 這體現了1989年運動是跨世代、跨社群、跨族群的社會運動。那麼這些犧牲者為什麼參與1989年運動?

北京大屠殺死難者肖傑

我認識肖傑是在1988年九月。肖傑是人民大學新聞系86級本科生,人大社會調查學社成員,因邀請方勵之老師去人大講演,與北大草地自由談-民主沙龍成員聯繫。我們開始交流和共同組織活動。肖傑講述了在北京市周邊農村地區調查期間的見聞,不少農民仍處於赤貧狀態。他說,「連中國最富裕的首都地區都出現這種情況,其他地區情況可想而知。」我們一起討論了在1950年代後期至1960年代初餓死千萬農民和1949年以後發生的其他災難。我們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自稱解放和代表人民的政權可以任意壓榨和殘害人民?為什麼許多人對產生這些災難的真正原因並不知情?為什麼許多被壓迫者仍在背書統治者的說辭,將災難釋意為「天災、蘇聯逼債或實踐偉大理想的必要代價」?為什麼這樣大面積的「天災、蘇聯逼債」中共官員不受影響?為什麼「實踐偉大理想」必須以犧牲不知情平民尤其是弱勢群體作為代價?為什麼「理想」只是權力者設定的不可挑戰的唯一版本?為什麼不間斷的暴政沒有大規模和持續的反抗?我們也討論了五四運動、1957年學生運動(當時資料很少,主要是聽北大、人大參與運動的學長介紹)、1970年代民主牆、1980年縣區級人民代表的獨立參選和1980年代中後期的學生運動。我們認為改變的第一步需要認識制度和社會,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實踐言論、遊行集會和結社權利,才可能擺脫愚昧,從被奴役和被欺壓的狀態下掙脫出來,才可能實現主權在民,制約權力和腐敗,才可能避免人禍。

1989年4月17日到18日,肖傑參加了北大、人大學生到天安門廣場的遊行,參與提出請願要求,在人民大會堂前靜坐,作為學生代表,進入人民大會堂遞交請願書。肖傑也參與了18日晚在新華門前的靜坐,遞交請願書。肖傑回到人民大學,張貼大字報,陳述了為什麼要遊行、靜坐和示威。4月21日,肖傑與數萬學生遊行到天安門廣場,在人民大會堂前的靜坐。肖傑參加了反對「四二六社論」的427遊行,參加了支持5月9日記者要求新聞自由的示威。5月13日,肖傑與數千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絕食。在李鵬宣佈北京戒嚴後,戒嚴部隊被民眾阻擋在北京城區為的路口,肖傑向在場的戒嚴部隊官兵講述這場運動爭取什麼,要求軍隊撤離。6月4日淩晨,肖傑在廣場周圍拍攝了戒嚴部隊清場圖片。6月5日下午,肖傑在長安街南池子南口拍攝戒嚴部隊向平民開槍,被子彈擊中心臟。民眾冒著戒嚴部隊再次開槍的危險,用三輪車將肖傑送往醫院,到達醫院不久,肖傑離世。

作者》邵江  1966年出生。北大數學系期間,是北大「民主沙龍」主要成員,八九民運爆發後成為北高聯常委,「六四」後被捕入獄十七個月。1997年輾轉流亡海外。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現居英國倫敦。2017年曾來台在中研院擔任訪問學者。是「華維藏團結會」發起人。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昔日的九龍城寨(下)
昔日的九龍城寨(上)
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省思(六)紀念六四,應當衝破思想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