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辜汪會談 務實推動和平交流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來海基會舉辦「紀念辜汪會談30周年─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與此同時中共亦於北京展開「紀念汪辜會談30周年座談會」,然而雙方分別回顧30年前「辜汪會談」衍生的論述立場,無論在歷史事實、政治詮釋和未來展望層面皆大相逕庭,顯示海峽兩岸在疫後時代即便交流回溫,恢復往日榮景依然缺乏穩定性基礎。

辜汪會談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首次在兩岸官方授權的前提下,民間代表展開正式的接觸交流,前有1987年開放探親和1992年香港會談,象徵兩岸逐步結束熱對抗的武力對峙,基於人道考量與事務往來開啟具有實質意義的協商。

然而30年後雙邊導因於政治立場分歧,忽略和漠視廣大民眾的基本需求,不僅民間往來的便利性大幅受限,同時台海情勢也在共軍環台軍演常態化走向惡化,兩岸關係近來更處於相互叫囂與指責的局面,導致中共武力犯台論的傳言蔓延台灣社會,核心問題依然在於揮之不去的「九二共識」。

兩岸近日面向當年的歷史性會談,唯一的共識為認同會談開啟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先河,然而話鋒一轉聚焦的主題隨即產生分歧;我方回顧當年辜汪會談,通篇重點在於兩岸啟動事務性溝通與協商,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亦指出關鍵在於「擱置爭議、相互諒解、務實協商」精神,以及雙方必須具備「對等、尊嚴」原則,至於中共方面與會者則整齊劃一連結1992年香港會談,指道承認「九二共識」內涵對於兩岸關係協商與談判的重要性,意即台灣強調層面為「事務性」,對岸注重維度則是「政治性」,顯示雙方在意識型態、思維取向和價值體系具有根本性差異。

「事務性」與「政治性」是否無望產生交會?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在會上喊話中國大陸「走出舊框架」,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則從「擱置爭議」角度出發,認為兩岸互動前提在於尊重與理解,至於「期盼大陸當局能用心理解」一說則引起各界揣測釋出的政治訊號,尤其重提2016年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包含《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歷史事實、政治基礎和維護現狀等論述。

綜觀近年而言相關言論相對少見,是否代表執政黨願意採取戰略性的模糊空間,面對過往兩岸達成的政治共識展現「事務性認可」的彈性立場,目前依舊不得而知其中端倪。

然而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的宣讀所言,背後誠然反映我方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最新立場,若是確實如其所強調「這是極其善意的政策宣示」,陸方亦應展現足夠的高度與智慧,融會貫通「事務性」與「政治性」的認可,實質上亦是各取所需的甚微差異,雙邊才能確實承續辜汪會談的基本精神,務實為兩岸人民推動和平交流的發展基礎。(作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