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觀點《島上》12/7首播 記錄蘭嶼達悟族人的生命故事與新舊衝突

公視紀錄觀點《島上》即將於本週四(12/7)晚間十點公視頻道播出、公視+同步上架,該片記錄蘭嶼達悟族人面對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各種衝擊與心路歷程,並透過鏡頭結合動畫,呈現島上居民的生活現狀與生命故事,節目播出前,導演林琬玉、曹文傑以及受訪者謝佳琳,一同出席首映會觀影,並分享拍攝點滴。

蘭嶼達悟族人獨特的「拍手歌」,讓《島上》團隊十分感興趣,因此踏上蘭嶼追尋達悟族人的千年歷史。該片以一百多年前,日本學者北里闌採集到珍貴的達悟族人吟唱音檔破題,畫面搭配蘭嶼的大自然風貌,讓觀眾沉浸體驗山嵐景色與無限海景,《島上》為呈現新舊交替,除了記錄蘭嶼古謠傳唱、古老傳說、傳統高屋,也對照居民的觀光經營、農作耕墾,鄉長選舉過程、復振傳統文化的努力。

然而面對社會快速變遷,達悟族人在維繫生計的同時,也期盼能維護文化的根,當地居民夏曼‧賈巴度在教育工作退休後,期許自己能盡力了解並保存傳統文化,他進一步說明:「自己是當地人,如果不認識自己的文化,要如何維護、愛護它?我從漢人的教育體系取得學歷,卻不擅長達悟族打獵、捕魚、農耕等技能,所以希望透過文化採集、參與研習課程,來慢慢裝備自己。」

隨著觀光產業興盛,居民有著深刻的體會,更有深沉的焦慮,經營民宿的謝路人坦言:「蘭嶼一定會走向觀光,有遊客來才有收入,但這也侵犯我們的生活和文化禁忌,應該由主人來設置防線與禁區,彼此尊重,也藉此推廣我們的文化。」經營藝品店的江百琦在兜售商品的同時,也不忘向遊客介紹蘭嶼的在地特色,對於傳統文化的流失不免憂心,她表示:「文化、語言非常重要,現在的小孩都不會講族語了,很多傳統儀式都需要用到,不知道該怎麼辦!」

離開家鄉到高雄就讀大學的謝佳琳,也在片中訴說不捨的心情,「一開始很興奮,但新鮮感過了就覺得悶,沒有像在蘭嶼可以那麼自在。」今日北上參與首映會,她說:「看過片子,讓我了解什麼是拍手歌,也更認識家鄉族人的故事。」公視董事長胡元輝也特地出席首映會給予支持,「紀錄片推廣是公視重要的任務,去年董事會也通過一筆特別預算,將繼續支持紀錄片工作者,感謝導演的耕耘,在此表達敬意。」

公視紀錄觀點《島上》記錄蘭嶼達悟族人的生命故事與新舊衝突。(公視紀錄觀點《島上》提供)

《島上》歷經兩年的拍攝製作期,導演林琬玉坦言,氣候影響與交通不易,是最大的挑戰,她道:「這是拍片二十幾年來,碰到最多挑戰的一部作品,因為夏天觀光季節,島上的朋友忙著營生,無暇它顧;冬天東北季風強烈侵襲,登島不易。儘管如此,團隊仍拜訪了蘭嶼六次,最長連住兩個月。」她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讓大家更認識這座美麗的島嶼與島上人民的生活處境。

紀錄觀點在年底推出多部永續系列紀錄片,除了以蘭嶼為題材的《島上》,12/14將播出洪淳修導演的《那些鳥事》,以第一人稱記錄與兒子的對話,寓生態教育於趣味鳥事中。另外,還有12/21上映的《鯨天》,由生態導演簡毓群執導,內容描寫東海岸鯨豚保育者余欣怡及林東良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