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 20% 心臟病患者有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團體心理治療可減少患者的焦慮和憂鬱

根據近期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一項研究,團體心理治療可以緩解精神困擾,提高生活品質,並減少心臟問題的再入院機率。

大約 20% 的心臟病患者有精神困擾的跡象,就業患者上升到三分之一。心悸和胸部不適等心理相關症狀很難與心臟病症狀區分開來,這可能導致惡性循環,進一步的痛苦會限制患者在家裡和工作中正常生活的能力。

過往解決心臟病患者精神問題的計劃很長,並且由諮商師或心理師提供給個人,這使得它們難以在現實生活中使用。這項研究調查了由護理師進行的「認知行為療法」(CBT)對焦慮和憂鬱症狀的影響,這些治療由護理師作為常規心臟康復的補充療法。

該研究包括 147 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工作年齡心臟病患者,心理健康問題的定義是醫院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評分為 8 分或更高。參與者平均年齡為 54 歲,67% 為男性,被隨機分配到 5 次 CBT 加常規心臟康復(實驗組)或單獨心臟康復(對照組),那些有嚴重精神疾病診斷的人被排除在外。

心臟康復在 8 週內進行,每週兩次 90 分鐘的團體課程,這些課程包括運動、藥物調整以及飲食、生活習慣、體重、血糖、血壓、血脂和心理問題的教育。

可在現有的心臟康復計劃加入簡短的團體心理治療

護理師在經過簡短的培訓後領導了 CBT 課程,為 3 到 4 名患者舉行了 5 次課程,每次 2 小時,並由心理學家監督。在第 1 節課中,患者釐清了他們的價值觀,例如家庭和工作,並報告了心臟病造成的困難,例如睡眠不足和疲憊。

課程的第 2 部分包括對焦慮的回顧,其威脅可能引起身體反應和災難性的想法,然後討論了應對策略,例如逐漸暴露於充滿焦慮的情況和呼吸練習,以鎮定神經系統。第 3 部分涉及當前行為的分析和結果,例如每週工作 50 小時可能會帶來短期的滿足感,但沒有足夠的時間從心臟病中恢復過來,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產生嚴重影響。

第 4 節課側重於處理關切的策略,雖然擔心可以導致解決問題,但它也可能導致過度思考,患者學會了更具有建設性的行為。最後,在第 5 節課中,患者看到了他們的應對策略在整個過程中的變化,學會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並獲得應對未來痛苦的個人照護計劃。

與對照組相比,CBT 組在 6 個月時的生活品質有更大的改善,12 個月時因心臟問題再入院的風險降低了 57%。先前的研究表明,焦慮或憂鬱的患者不太可能參加心臟康復運動和教育課程,這項研究表明,接受 CBT 課程的患者比對照組的患者更有可能參加。

研究結果表明,所有參加心臟康復的患者都應該接受精神困擾篩檢,並在需要時提供 CBT 治療。患者表示,與其他人一起處理同樣的問題是一種解脫,他們學會了評估和挑戰自己的想法,患者還意識到,他們可以選擇給予想法多少注意力,而不是直接進入想法,他們可以與想法保持距離,並讓它自然過去。

歐洲心臟協會發言人、英國劍橋大學教授 Christi Deaton 博士指出,這項研究重要的原因有很多,它證明了介入心理困擾的價值,護理師可以在現有的心臟康復計劃中提供簡短的團體 CBT 治療,對結果產生積極和顯著的影響。此外,該研究顯示個人化康復計劃滿足不同患者群體需求的重要性,CBT 對心血管疾病和心理困擾患者是一種有希望的介入措施。

文/孫珞軒、圖/孫沛群

更多Heho健康文章

心理困擾程度較高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專家建議篩檢患者心理健康來降低風險

情緒化飲食恐造成心血管損傷!專家:可透過運動、冥想和正念飲食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