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藍碳恐傷生態 彭啓明:減碳與生態間須平衡

環團憂紅樹林藍碳恐傷生態,彭啓明23日表示,減碳與生態平衡間須有衡量標準,會特別注意此事。(劉品希 攝)
環團憂紅樹林藍碳恐傷生態,彭啓明23日表示,減碳與生態平衡間須有衡量標準,會特別注意此事。(劉品希 攝)


環境部積極開發藍碳,紅樹林是來源之一,但環團質疑廣植紅樹林恐傷害生物多樣性並影響防洪。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23日)上午出席環境部活動後受訪表示,紅樹林與生態的關聯性的確須加以考慮,減碳與生態間的平衡需有衡量標準,環境部會特別注意此事並聽取各界意見。

海洋藍碳在我國淨零戰略的自然碳匯中扮演關鍵角色,環境部正在審查本土紅樹林減量方法學,將其納入我國海洋藍碳碳匯量計算準據。不過,環團與學者近日兩度舉行記者會指出,紅樹林大量生長會影響生物種類與數量,不僅會影響其他海岸濕地生態,還會阻礙排洪,呼籲環境部暫緩審議,應積極從源頭減少碳排放,而非依賴後端的碳匯彌補減碳不足。

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23日受訪表示,紅樹林是世界公認的藍碳之一,且減碳效果非常好,但紅樹林與生態的關聯度的確必須加以考慮,減碳與生態間的平衡要有一個標準,環境部一定會特別注意這件事,也會參考各界意見。

此外,環境部預告加嚴空品標準修法,將分三階段調降限值,第一階段為2030年PM2.5限值由15µg/m3修正為12µg/m3,第二階段則降為10µg/m3與5µg/m3,但時程未定,新版空氣品質標準預計9月上路;環境部23日在台中召開草案研商會,環團籲第一階段加嚴至9µg/m3。

彭啓明對此表示,就他個人而言,當然希望標準限值越低越好,但究竟能降到多少仍需科學討論。在面對淨零轉型、氣候變遷調適的過程中,空污可能會稍微變嚴重一點,因此環境部現在也規劃啟動減碳路徑與排放量的關聯調查,希望從科學角度透過數據掌握何時能達到更低的排放標準。他強調,現階段一步一步來,環境部以非常謹慎的態度提出能夠達成的目標,而非喊口號式的的設定無法達成的目標。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彭啓明:使用核能與否歧異仍大 若新核能安全無虞當然可考慮
森林經營碳匯共識高 我國獨有竹林碳匯方法學待聚焦
COP29擬再提汰除化石燃料 彭啓明:台灣走在淨零路上 步調與鄰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