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專欄作家:美國應更擔憂中國而非中東戰爭

(中央社台北23日綜合外電報導)以巴戰爭延燒,美國總統拜登19日發表演講,將以色列與哈瑪斯衝突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連結起來,還把美國的參與形塑成遏制美國敵人與對手的大戰略的一環。

但紐時專欄作家度查特(Ross Douthat)指出,美國應更擔憂中國,而非中東戰爭。

「紐約時報」近日刊出度查特以「為什麼我們應該更擔憂中國而非中東戰爭」(Why We Should Fear China More Than Middle Eastern War)為題撰寫的文章。

拜登(Joe Biden)19日說,「當恐怖分子不為恐怖行為付出代價時,當獨裁者不為侵略行為付出代價時」,「他們就會持續下去,而美國和全世界付出的代價和受到的威脅就不斷增加」。

度查特指出,廣義來說,拜登是對的;防止敵對勢力重新繪製地圖或削弱美國的民主盟友,十分符合美國利益。

但度查特認為,拜登的戰略分析和度查特自己最近試圖提供的分析,存有兩方面區別:拜登的話整體上並沒有認知到任何艱難的妥協,也沒有具體提到中國是比俄羅斯或伊朗更重大的潛在威脅。

度查特寫道,拜登沒提到這些並不讓人驚訝。美國總統常會說些「沒有任何東西超出我們能力範圍」之類的話,而非談論美國力量可能受到的限制。既然美國不想與中國開戰,那避免將北京與莫斯科或德黑蘭混為一談就有一定的道理。

但度查特認為,總統的言論和政策之間無可避免會有連結,拜登演講沒提到中國威脅,這也未出現在他尋求的經費之中。拜登政府要求美國國會為烏克蘭撥款逾600億美元,為以色列撥款140億美元,卻只要求為印太地區撥款20億美元。

度查特指出,同樣地,總統言論未提到中國威脅也會影響政治優先事項,至少在他籌組的聯盟內部是如此。如果談論俄羅斯或伊朗侵略的同時,「你不提我們為什麼需要擔心中國力量,聽你說話的人可能就以為沒什麼好擔心的」。

為此,度查特撰文解釋他對中國感到擔憂的原因,以及他為何堅持在太平洋地區實施遏制戰略應是美國優先事項,儘管其他威脅看起來更為緊迫。

以地緣政治背景來看,他分析,將中國、伊朗及俄羅斯視為一個試圖削弱美國力量的鬆散聯盟有其道理,但三者實力有所差異。只有中國可與美國平起平坐,只有中國的技術和產業實力有望與美國匹敵,也只有中國具備在全球和區域內投射力量的能力。

另一方面,中國提供了某種連貫的意識形態方案,作為自由民主秩序的替代方案。中國的一黨精英領導制度可用來宣傳自己是民主資本主義的接替者,作為發展中世界的另一種模式。雖然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鞏固權力以來,這種宣傳也許比較沒效,但仍具有一定可信度。

度查特認為,和俄羅斯對烏克蘭或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造成的威脅相比,中國對台灣構成的威脅對美國實力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無論俄烏戰爭如何演變,美國從未正式承諾協防烏克蘭,實際上而言,俄羅斯也不可能擊敗北約。無論伊朗及其代理人可能帶給中東何種苦難,他們都不會打敗以色列,也不會把美國勢力趕出黎凡特(Levant)地區。」

他說,「美國對防衛台灣的承諾更為堅定(無論在公開場合如何含糊其辭),這項期望一直是美國在東亞拓展更大聯盟體系的背景。」儘管不同專家可能有各自不同觀點,但他認為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對於在不久的將來入侵台灣持開放態度,而且「美國可能會加入這樣的戰爭並徹底失敗」。

度查特提到,對中鷹派傾向認為,輸掉台海戰爭對美國而言將比911後的災難還慘,比讓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永久掌控頓巴斯(Donbass)與克里米亞半島還糟糕。雖然無法確認這點,但他相信他們是對的。

度查特指出,中國在東亞建立軍事優勢將對地緣政治產生罕見衝擊,對美國同盟體系的可行性、對地區戰爭及軍備競賽的可能性、對美國維持支撐其國內經濟繁榮的全球貿易的能力,都將產生嚴重影響。

度查特最擔心的是這類挫敗對美國國內的影響。美國在越南及阿富汗吃過敗仗,那是在沒有投入所有力量下進行擴張。但美國未曾經歷過直接在戰鬥中被另一個強大對手及意識型態競爭者打敗。

他直指,這類挫敗更可能加速美國走向真正的內部危機,「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其他外國危機正如火如荼發展,在東亞的潰敗仍應是美國竭力避免的情況」。(編輯:侯姿瑩/核稿:楊昭彥)11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