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中國軍方「逐夢」 以飛機和船隻頻繁侵擾、試探台灣防衛並降低警覺性

共軍戰機及船艦逼近台灣領海和領空的頻率愈來愈高,已快形成一種新日常。美國《紐約時報》報導,過去一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壓力,試探台灣的警覺性。

紐時官網11日刊出《中國軍方「逐夢」,試探台灣防衛》為題的報導,指出中共解放軍不但派各式戰機、飛機和船艦擾台,且更頻繁地在台灣東部的太平洋海域及空域行動。專家指出,中國在台灣週遭的軍事存在不斷增加,顯示這些區域對於防禦台灣至關重要,包括一旦發生衝突時要獲得美國援助之際。

國防部10日上午發布過去24小時內中共解放軍在台周邊動態,從9日上午6時起,至10日上午6時為止,偵獲中共軍機33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空域10架次)、中共軍艦6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自2019年以來,共軍飛機開始頻繁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通常飛機在進入這個緩衝區之前應表明身分,但共機不這麼做。軍事分析家路易斯(Ben Lewis)指出,去年有超過1700架次共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是2021年的近2倍;而今年上半年已超過850架次,比去年同期大增54%。

路易斯 :「他們的目的是讓這些活動正常化。」

只要台灣一有國際友人來訪,共軍毫無疑問一定會派船艦或飛機,逼近甚至逾越海峽中線。10日的共機擾台,正因為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7日抵台訪問3天緣故。

美國聯邦眾議院時任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2日旋風訪台,共軍立即宣布4日起在台灣週邊進行3天實彈演習。

接下來賴清德副總統12日出發訪問友邦巴拉圭,途中過境美國,因此挑釁只會有增無減。

共軍頻繁擾台,逾越海峽中線愈來愈大膽。台灣空軍退役副司令張延廷告訴紐時,這類舉措恐會壓縮台灣能對意外事件升級作出反應的時間。他說:「中共也想奪取制空權,以前有海峽中線作為緩衝,那時候我們還有足夠的預警時間和戰略縱深,但是現在消失了。」

台灣國防部下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所長歐錫富指出,中國目前在台灣週圍部署的飛機,包括空中加油機、用於反潛作戰的直升機、以及大批軍用無人機,這個跡象顯示中國投注愈來愈多嘗試,把軍力投射到中國海岸以外的區域,展開更複雜的任務,以整合其空軍和海軍。

紐時指出,共機擾台次數增加,不等同戰爭就迫在眉睫,而在台灣,認為中國即將來犯或戰爭勢不可免的人並不多。但專家認為,共軍擾台行動的增加,應解讀為想要長期化削弱台灣安全和警覺性的意圖。

研究中國空軍在台灣週遭活動的美國空軍退役軍官艾倫(Kenneth W. Allen)說:「他們第一次這樣做的時候,人們會驚呼『噢我的天啊!噢我的天啊!』但是他們做了5次以後,大家就會說『噢,對啊,這是例行公事,沒什麼。』不過,這個趨勢會是個大問題。」

台灣的軍事規模相對的小很多,要在台灣部署大批戰機成本高昂,而且反會成為攻擊目標,不如購買機動式飛彈或其他更具威懾性的武器。為了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美國對台軍售先進戰機及其他軍備,但交付進度緩慢。

美國拜登政府上月宣布對台提供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筆軍援將從美國軍事儲備中提撥,交付速度可能會快一些。

應對中國日益增加的軍事挑釁,已對台灣國防預算構成沉重負擔。在2020年,9%的台灣國防預算用於監視共軍飛機和船艦;而且台灣已不再定期派戰機監視共機飛行,只有在共機行動的威脅性看似增加時才出動。

然而預算仍然不敷所需,因油料費用不足,國防部去年12月及今年1月兩度向政院申請動支國防預算內的第一預備金7億6743萬餘元,及9億1734餘元的第二預備金,合計超過16億元。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駐台研究員寇謐將(J. Michael Cole)指出,台灣擁有相當強大的地基防禦系統,例如雷達和飛彈,可以對抗中國的空中入侵和彈道飛彈。他說:「台灣有足夠能力對抗一定程度的攻擊。但是,若是大規模飛彈攻擊或飽和攻擊,可能會壓垮台灣的空防系統。」

而且,共軍的數量優勢令人憂心。根據美國國防部的最新評估,中國的可作戰戰機約1900架,正迅速追上西方國家空軍;台灣僅300架,且其中一部分是老舊機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有意保持這個擴張步調,他上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表示,中國軍事現代已經進入「關鍵時期」。大陸央視本月初發布的系列紀錄片《逐夢》,把解放軍描會成充滿自信,必要時願意在任何戰爭奉獻生命的軍隊。

一名共軍飛行員在其中一集說:「如果真的會有讓我感覺驕傲的一天,我想那就是祖國統一的時刻。」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