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關注「中華台北」困境:台灣選手在巴黎奧運被迫迴避國家問題

據《紐約時報》10日報導,奧運宣揚國際團結與和平,但實際上難以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政治和國家間的矛盾無法在賽事中避免。尤其奧運以國家為參賽單位,賽場競爭容易激發愛國情緒,甚至演變成極端的民族主義表現。

政治介入體育也影響到運動員的認同表達與參賽體驗。《紐時》(NYT)舉台灣為例,指出為了安撫中國,台灣被迫以「中華台北」這一「尷尬的名稱」參賽。「台灣」奧運選手在官方紀錄上是不存在的,當台灣運動員在巴黎賽場失利時,他們甚至無法藉國家的名字或國旗得到任何安慰。

政治壓力迫使台灣運動員不得不以迂迴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國家身份和立場,這在與中國選手競爭時更加為難。

當台灣女子桌球團體在8強賽中敗給中國隊,台灣選手陳思羽在奧運舞台上宣稱是為個人而戰,而未提及國家。她表示:「我只是為自己而戰,透過自己的努力。」簡彤娟則迴避了政治話題,不對台灣在奧運的地位發表評論。她說:「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可以走了嗎?」

<cite>台灣桌球選手簡彤娟。(美聯社)</cite>
台灣桌球選手簡彤娟。(美聯社)

奧林匹克精神與現實政治的碰撞

奧運會是當今最具國際性的舞台,與聯合國排除某些地區和未廣泛獲得國家地位承認的地方不同,奧運讓全球各地運動員齊聚一堂,有波多黎各、巴勒斯坦和中華台北,甚至還有37名難民運動員組成的難民代表隊出現在巴黎奧運賽場上。

然而,為了容納如北韓與南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中國與台灣等多元的代表團,奧運要求運動員在比賽期間避免發表政治立場。奧運將每一個瞬間,如撐竿跳的優美一躍或自行車賽道上的輪圈轉動,賦予象徵國際團結的意義,並浪漫化奧運停戰的概念,期望參賽國家在這場世界上最偉大的體育比賽期間放下武器,展現和平與友誼。

然而,政治干擾仍然存在。在台灣隊的羽球男雙半決賽中,保全人員沒收了一條寫有「台灣」字樣的毛巾,而一名台灣粉絲持有的台灣島形狀海報也被另一名觀眾搶走。台灣外交部譴責這些「暴力行為」與奧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馳。

<cite>「麟洋配」奪下羽球男雙金牌,場邊許多台灣觀眾高舉台灣標語為他們加油。(美聯社)</cite>
「麟洋配」奪下羽球男雙金牌,場邊許多台灣觀眾高舉台灣標語為他們加油。(美聯社)

奧林匹克精神理應如同漂浮在一個泡泡中,不受現實政治紛爭和矛盾的污染。國際奧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去年表示:「我們必須保持政治中立,但不能忽視政治。我們不應錯誤地將自己視為政治爭端的裁判,因為我們將會被這些政治勢力所碾壓。」

巴赫這番話是在為,國際奧會允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個別運動員參加巴黎奧運的決定辯護。入侵主權國家、攻擊平民並不足以讓一個國家隊被排除在奧運會之外,從阿富汗、緬甸和敘利亞等國家的代表團仍出現在巴黎奧運上便可見一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國家隊被禁止以國家名義參賽,是因為莫斯科當局不僅入侵烏克蘭,還將烏克蘭被占領區納入其奧運代表團。

針對國際社會指責聲浪,國際奧會發佈聲明稱,這些政府未能解決雙重標準的問題「令人遺憾」,他們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以「中立運動員」身份參賽提出批評,卻未對來自其他70場戰爭、武裝衝突和危機中的國家運動員參賽表達任何評論。

巴黎奧運並未實現奧運休戰。俄羅斯的飛彈繼續襲擊烏克蘭目標。根據加薩衛生當局的報告,10日以色列對加薩的一所學校大樓發動空襲,造成90多人喪生。以色列方面表示該學校被哈瑪斯用作軍事用途。

<cite>2024年7月13日。法國烏克蘭人聯盟成員在巴黎遊行。一名成員手拿在俄烏戰爭中喪命的烏克蘭運動員Serhii Smirnov的照片。(美聯社)</cite>
2024年7月13日。法國烏克蘭人聯盟成員在巴黎遊行。一名成員手拿在俄烏戰爭中喪命的烏克蘭運動員Serhii Smirnov的照片。(美聯社)

奧運場域中的政治表態

奧運歷來是高調政治表態的場域。

例如,在1936年納粹柏林奧運會上,美國非裔運動員歐文斯(Jesse Owens)在田徑項目中奪得四枚金牌,挑戰當時嚴重的種族歧視氛圍;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兩位美國非裔田徑運動員在頒獎典禮上舉起黑色手套,以象徵對黑人民權運動的支持;1980年,因俄羅斯入侵阿富汗,美國帶頭抵制莫斯科奧運,而四年後,蘇聯及其盟國則以報復的方式拒絕參加洛杉磯奧運。

國際奧會對2016年里約奧運難民代表隊首度參賽的認可本身也是政治表態。巴黎奧運中,難民代表隊約四成選手來自伊朗,還有來自阿富汗、敘利亞、衣索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地的運動員。

8日,兒時移居英國的西非喀麥隆裔運動員恩甘巴(Cindy Ngamba)為難民隊贏得了歷史上首枚獎牌——拳擊銅牌。然而,她可能遭英國驅逐出境,她的下一場挑戰是獲得英國公民身份。恩甘巴表示:「我只是全世界數百萬難民中的一員,全世界數十億人中的一員,我希望我能給他們帶來動力與希望。」

<cite>2024年7月26日。巴黎奧運開幕式。奧運難民代表隊。(美聯社)</cite>
2024年7月26日。巴黎奧運開幕式。奧運難民代表隊。(美聯社)

對香港來說,參加奧運本身就與政治有關

體育界喜歡講述逆轉勝的故事。香港在巴黎奧運上贏得兩枚擊劍金牌,香港擊劍從殖民地貴族運動到世界冠軍的歷程引發熱議。然而,勝利的喜悅很快就被政治討論給淹沒。在女子重劍個人賽中奪冠的江旻憓被指責為中共同路人,而衛冕男子花劍金牌的張家朗則受到泛民派人士的同情。

在3年前的東京奧運上,張家朗贏得了香港歷史上的第二面奧運金牌,也是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的首面奧運金牌。根據《基本法》和《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香港隊選手奪得金牌時,升起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並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香港首位跆拳道奧運選手盧蔚豐在八強賽中敗給中國選手後止步。他在賽後僅談論體育,表示:「讓香港的每個人有更多機會了解跆拳道,這一點非常重要。」

對運動員來說,參加奧運無疑是極其珍貴的機會。除了運動員的實力,這個機會實際上更受政治的影響。香港隊在本屆奧運上獲得了四面獎牌,實現這一切取決於北京的默許。

目前,香港以「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的身份參加奧運會。香港奧運代表團團長施文信(Brian Stevenson)表示,他對香港奧運代表隊的未來充滿希望。然而,他在一次「口誤」後表示:「抱歉,我的意思是香港,逗號,中國。」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郭婞淳是否再戰2028奧運?教練:若恢復8、9成有信心
美國男籃奪金締造五連霸!詹姆斯重申「奧運最後一舞」
世錦賽打敗中國名將 日17歲小將10M跳水奪銀
奧運桌球女團金牌戰 中國五連霸 韓睽違16年奪銅
率真個性圈粉無數!中國跳水女將全紅嬋金句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