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國際馬拉松 華人展熱情

第51屆紐約國際馬拉松6日登場,這是該賽事疫情以來首次恢復全面規模,肯亞選手包攬男女冠軍;華人跑者也踴躍參加,表示雖然天氣悶熱影響成績,但觀眾的熱情讓人振奮,「疫情前紐約馬拉松的感覺回來了。」

2020年紐馬因疫情取消,去年縮減報名規模;今年恢復常態,有約5萬跑者參賽,百萬名觀眾為選手加油;從史泰登島的維拉札諾大橋(Verrazano Narrows Bridge)出發,經紐約市五大區,在曼哈頓的中央公園完賽。

當日悶熱,氣溫達70度以上,可能是自1986年改在11月舉行後的最高比賽日氣溫;不少選手反應高溫高濕,前半程大幅領跑的巴西選手Daniel Do Nascimento體力不支摔倒;最終,肯亞的Evans Chebet和Sharon Lokedi分獲男、女組冠軍,成績分別為2小時8分41秒和2小時23分23秒。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環境工程系教授蔣晨陽以3小時13分的成績完賽,但這和她3小時1秒的最佳成績有距離;蔣晨陽說,主因濕度偏高,「但是紐馬的氣氛特別好,觀眾熱情,我很感動。」

華人跑團「嵐山」主席羅上遠以2小時45分鐘完賽,他說,高溫高濕,消耗過大,後半程速度受影響,選手成績比平常慢十分鐘左右,他的最佳成績是一個月前在倫敦的2小時38分;「今天最難的路段是曼哈頓120街到90街的上坡,因是後半程,體力已消耗很大,更顯艱難。」

嵐山跑團有100多人參賽,黃蕾是其中之一,她以4小時15分鐘完賽,「本希望突破4小時,但天氣因素,需要很多補給;雖沒能創造好成績,但賽前訓練還是很享受,而且今年明顯回到疫情前的感覺,氣氛非常好,明年還會繼續參加。」

陳敏以五小時完賽,疫情期間為鍛煉開始跑步;「最艱難的是皇后區大橋,因為別的路段都有很多觀眾加油,橋上什麼也沒有,只聽到呼吸的聲音;但紐約民眾的熱情程度是其他城市比不了的。」

跑步愛好者李昊和樊凡夫婦因沒拿到參賽資格,今年在終點處當志願者;李昊表示,天氣濕熱,不少選手體力不支倒在路上,「一名女選手距離終點只剩100米,但實在無法堅持,甚至尿失禁,趴在欄杆上一動不動,很可惜。」

夫婦倆跑齡不長,在金融行業工作的李昊因疫期居家工作,體重從80公斤增至92公斤,在樊凡的帶動下開始跑步,半年後瘦回80公斤;「跑步之後每天精力充沛,製定計畫循序漸進,總能進步。」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破世界紀錄16億美元彩金 連槓39期勁球獎號出爐
檢察官白艾榮上任未滿一年 曼哈頓犯罪飆30%
馬斯克變推特「仲裁者」 拜登:買了一個散播謊言的社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