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有感預算」值得重視

雖然經歷了不少波折,但充斥著大量爭議的紐約市新財年預算案,還是在大限到來前順利通過,使得政府能夠從7月1日起維持正常運作。這個成績遠比兩黨在扯皮中反覆延期才能通過預算的州議會和國會都要好。

預算通過,當然會是大新聞。有趣的是,很多媒體在報導時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了「圖書館預算恢復」,但實際上,得到恢復的公共圖書館預算僅不到6000萬元,與價值1124億的預算總額相比簡直九牛一毛。

這是因為,圖書館恢復是最容易感知到的。

從去年開始,市府為了節約開支,開始在日常公共服務上打主意。在預算削減後,公立圖書館所能得到的財政撥款無法維持每周七日開放,這導致經常在冬暖夏涼、安靜有座的圖書館中享受生活的市民,迅速有了痛感。而在新預算中得到了恢復的圖書館經費,就因而變得非常「有感」。相比之下,在長達近200頁的預算案中,動輒上億的其他公共開支項目,卻經常會因難以描繪具體的效果而讓普通人不知所云。

在民主社會,手握選票的選民很多時候看問題會很簡單:這項政策,能讓我享受到什麼真實可見的納稅人權益?在大選來臨之際,堵車費踩下急煞、圖書館恢復全日開放的「德政」紛紛出爐,紐約的民主黨政客們,似乎終於意識到了這種「有感」決策,很能以低成本換來高收益。

川普的成功之處就在於,用最直白甚至粗鄙的言語,直擊很多人內心深處的痛點。如果執政者仍沉迷於數據的美麗或意識形態的雞血,卻忽視能讓納稅人真正有感的進步,可能埋葬民主制度的這股民粹浪潮捲土重來,可不是危言聳聽。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要漲會員費?好市多CEO:會員資格是最重要商品
新冠疫情升溫 洛縣病例翻倍 洛市長也確診
打擊睡眠不足 美陸軍空降第18軍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