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紀念金恩平權 仇亞偏見未熄

馬丁路德·金恩日,一個紀念美國族裔平權運動的聯邦假日。讓人想起2022年1月15日,華裔女子高慧民在時報廣場地鐵站被一名精神異常的陌生人推下站台,慘死在列車輪下。老年喪女的高父在高慧民悲劇周年之際,投書「紐約時報」懷念女兒,迫人思考亞裔在這個國家的處境。

在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的感召下,美國非裔在民權爭取勝利,同時也為曾經同病相連的亞裔開闢出一條大道。不過,制度之枷鎖易解,社會心理上的「排異反應」難除,社會針對亞裔的排外行為依舊層出不窮。

遺憾的是,高慧民之死並未成為一個促成改變的契機。去年除夕夜在曼哈頓推倒並用赤裸的言語侮辱亞裔女性的嫌犯,一個無犯罪前科的人,難以想像,在他身上,竟對亞裔有那麼強的戾氣。幾天前,極端種族主義組織「驕傲男孩」的成員專門驅車趕到華埠中心區挑釁侮辱華人,偏見行為令人作嘔且不解。

許多人有幸,未曾遭遇過這類直接粗暴的「歧視」。但很多時候,亞裔更可能遭到的,是一種「忽視」。這是一種冷暴力,周遭的人與環境無視受害者的存在,不聞他們的聲音、不問他們的訴求,視他們如無物。這種精神上的殺傷力不亞於赤裸裸的敵對——敵視你的人,至少,還把你當成一個人。

亞裔社區常陷入一種聲音被忽視的困境,就是這種冷暴力的體現。農曆新年即將來臨,爭取把春節列為法定假日的呼聲已經在市議會上被廣泛聽到。現在,亞裔不妨再接再厲,把疫情之後的第一個春節痛痛快快地過起來,過得紅紅火火,發出屬於自己的聲勢。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好市多買米不踩雷 這兩種最對華人口味
只因吃不慣 華人已下肚幾頓的大米 好市多照樣給退貨
逆勢重啟 中國經濟快速復甦 有利全球通膨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