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過客/作家郭小櫓:生物組織是中國 文化身分為歐洲

旅居英國的中國作家及電影導演郭小櫓,日前受到哥倫比亞大學邀請,成為該校魏海德東亞協會(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的駐校作家;長期受到多元文化、多元身分衝撞的郭小櫓表示,她的生物組織是中國,文化身分是歐洲,經常遊走在異國街頭,用不同的語言審視自己,並以文字、影像等多種媒介,抒發在後文革時代的集體創傷與焦慮。

郭小櫓1973年在浙江農村出生,200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學專業,她長期旅居歐洲,主要生活在英國倫敦,首部英文小說「中英簡明愛情詞典」(A Conci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for Lovers)故意採用中式英文,探討東西文化差異、語言隔閡及情感話題,曾入選英國橘子小說獎(Orange Prize)、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等。

25日在哥大舉辦的有關「混合身分」的討論會上,郭小櫓表示,中國人是一個混雜的政治身分,而不是文化身分,她的生物組織是中國人,文化身分卻更趨向歐洲,完全受歐洲電影、美術與文學的影響,她拒絕用國籍和民族定義自己,也拒絕屬於哪個特定的文化群體。

郭小櫓說,她在浙江漁村長大,父親是一位國畫家,母親曾在文革時期曾是紅衛兵,在農村,她看到世代老嫗都過著單調重複的生活,「死時就像螞蟻死掉」一樣,沒有人會在乎,非常想要逃跑。

1990年代到北京時,行為藝術正在北京通縣的宋莊興起,郭小櫓在那裡目睹一位全裸的行為藝術家,把長長的身分證號縫在身上,觀感雖然痛苦,卻也令她審思應如何確立或重建一個人的身分和價值,並以文字、影像、身體等作為媒介,傳達中國在後文革時期的集體創傷、壓抑與焦慮。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新冠肺炎延燒 舊金山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指全世界欠武漢 世衛專家:若感染想在中國治療
先吃藥預防?武漢女沒染病 吞18顆新冠藥 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