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國會議員訪台》大讚鳳梨、蓮霧好吃 強調太平洋地區最大威脅是「它」

2023年3月,紐西蘭國會首次主動成立跨黨派友台小組,而部分成員首度組團訪問台灣,其中小組共同主席莉里16日強調,所有印太國家均認為和平安全至關重要,談論議題不用二選一。訪團團長穆尼表示,紐西蘭對加入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第2支柱」尚無定案,必須經過審慎考慮。

該訪團13日抵達台灣,將於18日結束訪問行程。紐西蘭執政聯盟成員國家黨的穆尼(Joseph Mooney)在16日記者會致詞稱,此行是以國會議員身分來台,不代表紐西蘭政府,提到去泰雅族部落參訪,該族孩童的歌聲把紐西蘭和台灣連結起來,且自己很著迷南島語族連結。

從東加移民紐西蘭的工黨海關及族裔事務發言人莎蕾莎(Jenny Salesa)先用毛利語、東加語和中文問候大家,表示對泰雅族部落印象深刻,且參觀原住民族文化時,發現台灣也有與南島民族相似的地窯,「台灣可能先有,之後傳到太平洋地區」。

穆尼說,訪團也有參訪新竹科學園區,認為台灣產官學界緊密合作的模式值得紐西蘭學習。紐西蘭國會衛生委員會主席烏芬戴爾(Sam Uffindell)稱,台灣是以戰略思維打造科學園區,這點也值得紐西蘭學習。他還主動提及,此行品嘗到台灣鳳梨。

我國和紐西蘭9日舉行《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聯合管理委員會(SPS JMC),簽署增修「臺灣蔬果輸紐輸出計畫」,成功新增鳳梨為可出口紐西蘭品項。行動黨(ACT)黨鞭史戴芬森(Todd Stephenson)稱,台灣水果都很讚。

<cite>2024年4月16日,紐西蘭國會友台小組訪團舉行記者會,背板有近日獲准出口紐西蘭的台灣鳳梨圖片。(簡恒宇攝)</cite>
2024年4月16日,紐西蘭國會友台小組訪團舉行記者會,背板有近日獲准出口紐西蘭的台灣鳳梨圖片。(簡恒宇攝)

大讚台灣水果都好吃

「台灣鳳梨很美味,回國後會鼓勵紐西蘭人品嚐鳳梨」,史戴芬森說,自己在16日的午宴首次吃到蓮霧,覺得相當特別。至於也有出口到紐西蘭的芒果,他表示,現在似乎還不是芒果產季。史戴芬森稱,所屬的行動黨相信自由的市場、思想、人民,與台灣共享價值,自己積極要訪台。

除了大讚台灣水果,記者會結束後,史戴芬森特別走向口譯人員,感謝其協助翻譯。另外,莉里(Ingrid Leary)向我國地震受災者致意,且和紐西蘭國會交通及建設委員會主席佛斯特(Andy Foster)都說對我國人權博物館有深刻印象,而莉里表示,自己先前就去過,但這次聽到政治受難者親自分享過往遭遇。

佛斯特強調,從人權博物館知道過去的黑暗,更了解今日自由民主的珍貴。他亦稱,此行有參訪台灣地熱環境,地熱或許可為雙方合作契機。莉里直言,氣候變遷才是太平洋地區的最大威脅,並稱談論美國和中國競爭議題無需二元化,而紐西蘭的立場是支持太平洋島國民族自決。

紐西蘭政府通訊安全局(GCSB)3月26日證實,紐西蘭2021年曾遭受中國國家支持的團體,鎖定紐西蘭政府部門進行網路攻擊。對此莉里回道,對民主的威脅來自世界各地,行為者可能是國家或非國家,自己有提醒國會同僚務必警惕小心,需具備相關科技、法規、意識對抗此威脅。

此外,紐西蘭媒體《新聞編輯部》(Newsroom)16日指出,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同日發布報告,回顧中國展開抓捕逃亡海外的金融罪犯的「獵狐」(Fox Hunt)、「天網」(Sky Net)行動,而中國在多國以法外手段抓人,包括紐西蘭。

<cite>美國紐約的疑似中國海外警察服務據點。(資料照,AP)</cite>
美國紐約的疑似中國海外警察服務據點。(資料照,AP)

對外國影響有潛在弱點

根據該報告,283人從至少56國被以法外手段送回中國,其中有10人是從紐西蘭抓回,且最新一例發生在2021年。身為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共同主席的莉里告訴《新聞編輯部》,繼GCSB在3月的報告後,《保護衛士》報告顯示紐西蘭對外國利益和影響的潛在弱點。

「沒有國家對國家或非國家組織的外部干涉免疫,這種對我們民主的威脅要求我們要更警惕,尋找方法更敏捷應對」,莉里稱,應設立針對外部干涉議題的常設特別委員會,並有比現今國會情報及安全委員會更廣的職權,能夠主動調查涉及外部干涉威脅的趨勢。

莉里強調,「採取跨黨派模式是跳脫政治,並保衛國家利益的最佳方法」,同時建議針對外部干涉議題的委員會能公開或秘密搜集證據,以避免過程被政治化,之後在共識基礎上,向其他特別委員會提出建議,讓他們透過通常國會程序接受或否決建議。

工黨籍的莉里還向《新聞編輯部》表示,正考慮致函紐西蘭國會議長布朗里(Gerry Brownlee)提出動議,而其他國會議員也正在討論想法,很快會做出決定。她還認為,IPAC紐西蘭成員要向紐西蘭國會請願委員會請願,要求其建議針對外部干涉展開特別辯論。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