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之亂》急難救助要救34.5萬人 但連衛福部次長也不知道他們是誰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海嘯來襲,政府紓困2.0先救有勞保身分、100萬名「零工經濟」勞工。然而,以勞保投保薪資訂定紓困標準,反而照顧不到無勞保身分的農漁民,以及更弱勢的勞工,這樣的社會安全網破洞,只好由衛福部擴大「急難救助」方案因應。這些行政院長蘇貞昌口中的「有工作,無加保」民眾到底在哪裡?相關單位都無法判定,衛福部次長蘇麗瓊6日坦言,「34.5萬在哪裡衛福部確實不知道,我們沒有具體任何資料,這比較麻煩,因此要請民眾主動申請。」

行政院4日宣布農漁民可領1萬元現金補助,以及無投保農保、勞保但「有工作,無加保」民眾急難救助方案後,相關詢問電話塞爆了各鄉鎮區公所,由於行政院方面要求相關紓困申請案件必須在5到7個工作天內審查完畢,原本《社會救助法》規定急難救助案件,必須進行的社工人員訪視完全省去,鄉鎮區公所基層人員對這些分散在農保、國保的民眾,到底該如何辨別哪些是真弱勢?哪些是假弱勢?

130萬農保投保人 只有3之1主業是農牧業

據《農發條例》規定,農業人口是從事農林漁牧生產的民眾,主計總處對於農業就業人口定義,則是每星期從事農務15小時以上的民眾,由於台灣農業長期式微,台灣不少農家在務農之餘,還同時從事農牧業以外工作。基本上,農民從事農業以外工作,換工超過30天、換工收入或其他收入超過2萬元,就是所謂的兼業農。根據統計,130萬農保投保人,其中的33%是所謂的專業農牧戶,剩下的67%是兼業農。

雲林縣政府提出「農業權入憲」訴求,強調保障農民權益應是由各縣市共同負擔。(新新聞資料照)
雲林縣政府提出「農業權入憲」訴求,強調保障農民權益應是由各縣市共同負擔。(新新聞資料照)

根據統計,130萬農保投保人之中,只有33%是專業農牧戶,剩下的67%是兼業農。(新新聞資料照)

然而,農委會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迄今,已經提供農業諸多紓困方案,從國有地的降租、農民低利貸款、肥料補貼到協助西瓜、石斑魚、花卉等滯銷產品開拓市場通路,該做的幾乎都做了,現在中南部農民,看到漁民跟其他參加職業工會的無一定雇主勞工,可以領3萬元,心理難免不平衡,農委會方面為了安撫基層農民,又頒布了無投保農保、但「實際從農」的農漁民,可以申請1萬元現金紓困,並且由各地農試就農漁民「實際從農」部分認定發給相關證明。

實際從農卻無農保身分,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不少原住民過去因為《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的「5年等待期」規定(去年7月已刪除),無法取得土地之所有權,導致目前在國有地或原住民保留地上耕種的原住民,很多都只有國保身分。

「有工作,無加保」民眾人數怎麼估?

同樣的,「有工作,無加保」的民眾到底有多少符合急難救助門檻,衛福部方面一樣無法掌握。衛福部官員表示,衛福部先前概估34萬5000名「有工作,無加保」民眾,係從主計總處抽樣調查「全國就業人數」1150萬人,扣掉農保與軍公教保險人數後,得到非公農就業人口為1035萬1000人。對照勞動部的勞保投保人數1046萬9000人,扣除外國移工後,得到本國籍勞保投保人數1009萬人,這個數字大約是非公農就業人口的97%,推估沒有投保勞保的就業人數為3%,「34.5萬人,就是全國就業人數乘以3%得到的概估數字」。

衛福部官員強調,《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9條規定,「受疫情影響而發生營運困難之產業、事業、醫療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為紓困對象,這次急難救助方案實施對象中,「有工作,無加保」的民眾雖然具備國民年金的投保資格,但投保國民年金的330多萬人,並非全部都在這次紓困的範圍中,因為這330萬人當中,包含家庭主婦在內的「非勞動人口」,行政院這次紓困的主軸,是以「就業不能失」,維持就業力為前提,家庭主婦是「非勞動力」,並不在本次紓困範疇。

事實上,國民年金保險330萬被保險人當中,除了有部分是過去轉換工作待業期間,「自動」轉到國保,目前已恢復勞保身分,另外有些則是社會安全網,長期以來即編列預算補助的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戶等。

新北購置13台全新的身心障礙學生交通車,特將尾門配合身心障礙孩子改裝成附升降設備,提供更舒適便利的乘車空間。(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購置13台全新的身心障礙學生交通車,特將尾門配合身心障礙孩子改裝成附升降設備,提供更舒適便利的乘車空間。(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國民年金保險330萬被保險人當中,有些是長期以來即編列預算補助的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戶等。示意圖。(資料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不過,先前國民年金「10年大限」將屆,曾經有高達62萬5000人從2009年開辦迄今,始終未繳納保費。衛福部官員統計,國民年金2019年初「10年大限」到期後,國保的繳費率雖然提升75%,剩下4分之1未繳保費的民眾,雖然絕大多數是有投保勞保的受僱勞工,但數字上仍然顯示出台灣有不少經濟弱勢,在支應一般生活支出之餘,沒有餘裕繳納社會保險。

官員表示,由於台灣很多地下經濟,很多勞動者,不是每個人都會去投勞保或農保,有些舉牌工多半是領取現金酬勞,未來在申請「急難救助」時,很難舉證個人收入因疫情而減少。因此,衛福部已發函各鄉鎮區公所,對於無法提供銀行存款證明之個案,可以採取申請人出具切結方式。

疫情衝擊致工作機會減少,舉牌、派報等臨時工唯一且微薄的收入面臨斷炊。(林瑞慶攝)
疫情衝擊致工作機會減少,舉牌、派報等臨時工唯一且微薄的收入面臨斷炊。(林瑞慶攝)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致工作機會減少,舉牌、派報等臨時工唯一且微薄的收入面臨斷炊。(資料照,林瑞慶攝)

不過,在急難救助方案4日公布以後,很多鄉鎮區公所第一線承辦人員,都遇到民眾「劈頭就說要領1萬元急難救助」,讓基層公務人員很為難,站在公務人員角度,民眾申請紓困,該提供的證明文件,能夠拿出來的還是應該盡量拿出來,「切結不要濫用!」

衛福部可查急難救助所需文件 但要多花2個工作天

對於「有工作,無加保」民眾急難救助,開辦初期民眾抱怨申請的書面文件太多,衛福部社工司司長楊錦青表示,申請人除了攜帶身分證之外,原來工作受疫情影響,如果有證明(例如銀行存摺影本)最好,若無證明可以先到區公所做簡單工作事項的摘述,並簽切結書,至於「無軍公教勞農保資格」,以及計算家戶「每人平均生活費」所需的存款餘額資料,「都可以交由政府機關查察」。不過,衛福部透過「弱勢e關懷系統」查詢申請人投保資料,可能要多花1、2個工作天。

至於家戶「每人平均生活費」是否低於該縣市最低生活費的1.5倍跟2倍,楊錦青表示,民眾如果搞不清楚,鄉鎮公所會依據所填資料判斷,家庭成員與受雇狀況,是家戶概念,除了填寫本人之外,其他欄位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也可以依據目前的實際生活狀況是否共同生活填寫,不需要檢附戶籍資料。

蘇麗瓊同時呼籲民眾,急難救助方案申請時間到6月底止,「並無數量限制,因此民眾如果時間容許,可以不必擠在這個禮拜提出申請,讓鄉鎮區公所基層同仁,可以有較多整理收集資料」。申請人可以依據實際狀況,填寫「共同生活人口」,避免其他無共同居住之親屬個人收入與存款影響其申請資格。蘇麗瓊強調,「戶內共同生活人口原則上尊重申請人填寫,若備妥相關財力證明文件,社政單位就不會去查財稅,無法備齊才會做財稅稽核。」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孩童當街高喊「韓國瑜、草包下台」 葉匡時嘆:操弄孩子太令人痛心
相關報導》 連陳時中都喊複雜!農漁民、無保者急難紓困標準不一 民眾立委罵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