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方案助產業升級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院會通過「製造業紓困及輔導轉型方案」,將放寬回台投資的台商認定與適用範圍;如遇有復工困難或轉移生產基地等的需要,在大陸的台商企業亦均能比照回台投資的規定來辦理。

首先,經濟部提出「即時紓困、調整機制、產業升級」三支箭,並匡列出200.7億元的預算;弔詭的是,服務業的紓困及振興經費,含20億「酷碰折扣券」在內約60億服務業補助,高占8成5;製造業,則是34.7億元。相對於創匯貢獻與在大陸台商的定位,普遍在製造加值的生產,明顯有重大落差。

其次,為因應電子、工具機等產業出現的斷鏈,針對第二波可能移出大陸的台商,如選擇轉移生產到第三地者,亦將納入適用範圍。政府與新南向國家加強合作,促成台商與當地企業的媒合,以加速其做好移轉布局。然此一貼合新南向的政策立場,容或有其在地緣政治的考量;卻不盡然符合台灣與台商的最大利益,未來仍需時時評估和重作檢討。

再則,轉型方案將擴及在5大面向的深入,除了100億的利息補貼之外,像是對中小企業的技術輔導計畫,加碼到每案65萬元;再就是鼓勵受創企業,持續做好創新研發並深化其研發能量。方案將支持開設升級轉型專班,與提供無薪假員工的生活津貼。最後,海外市場的拓銷,將強化電子商務、洽邀國外買主和提升台灣產業的國際能見度。

最後,於製造業的紓困,大企業僅限於領取利息補貼;於產業振興方面,則將擴大現有的高值化技術方案,包括「產業升級創新平台」、「協助傳產開發新技術方案」、「A+」計畫,補助中小企業開創尖端技術。預期目標,則是擴大補助範圍,至少增加兩倍以上的受惠業者。

對比鄰近國家的賑濟做法,本方案於考量現有企業的扶持與方案的加碼,面向上已經很全面且資金能充分到位。仍值得討論的是,相較於新加坡政府「The Enterprise Grow Package」所主張的新創企業、高端人力素質與優質就業的提供;台灣公私部門,則停留在患難兄弟所該有的深情擁抱。

其次,商務平台的市場開拓,絕不該只協助對外的出口活動。星國政府開發商業平台的功能,來協助中小企業能公開做競爭,爭取到政府的公務訂單。對比台灣長年被詬病的政府採購,顯然如何建構透明高標的行政程序,還有長路要走。

最後,中、美爭霸的經濟影響,長遠且劇烈;然而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在3月中旬即能得到有效控制。總之,緊急、短效的補貼政策,可不能淪為做擔保放款和借錢免利的理由;決策邏輯,還需要回歸透明、公平與就業創造的共同價值。(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