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容器不是紙類?可回收所以環保?塑膠淋膜是什麼?

紙容器是什麼?可以回收嗎?塑膠淋膜是什麼?有毒嗎?常見的外賣包裝、飲料紙杯和便當餐盒都是紙容器,往往用完即丟。紙容器的方便性讓我們忽視垃圾過多的問題,光靠回收不足以解決。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改變現況?

2022 年年底,臺北市環保局宣布「飲料店不得再提供一次性塑膠杯」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臺北市飲料店12/1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 共創減塑、淨零綠生活,隨後新北市、桃園市和高雄市等其他縣市也陸續擴大限塑,期望落實源頭減塑。

眼見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即將在臺灣慢慢走入歷史,許多店家為了因應政策,改以紙杯取代,但這可能衍生其他問題。各類型用完即丟的紙容器,不僅回收效益不如紙類,甚至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紙容器不是紙類?別被紙杯、紙盒、紙碗的名字騙了

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拿著吃完的免洗便當餐盒正要回收分類,卻猶豫著不知道該丟哪一類?「是紙做的所以算紙類回收嗎?不不不,好像跟一般的紙類有點不同,便當盒裡還有食物的殘渣。紙容器也不是塑膠吧?那……還可以丟到哪裡呢?」就這樣在垃圾桶前上演著內心的小劇場,最後還是將餐盒丟到一般垃圾,隨後被運送至焚化爐焚燒。

紙容器材質其實相當複雜,例如超商販賣的飲料鋁箔包、裝牛奶的紙盒,以及外帶餐點最常使用的紙碗和紙杯,具有防水、防油的特性,是因為在生產紙容器時,會在食品用紙加上一層極薄的塑膠淋膜,使其能夠長時間盛裝食物及飲料,不會滴水滲油,搖身一變成為我們口中的「免洗餐具」。

紙容器經常被分類錯誤,或者未清理乾淨便混雜著食物殘渣、一般垃圾一起丟至垃圾桶。
紙容器經常被分類錯誤,或者未清理乾淨便混雜著食物殘渣、一般垃圾一起丟至垃圾桶。

塑膠淋膜是什麼?有毒嗎?可以裝熱食嗎?

淋膜的成分有很多種,如 PE(聚乙烯)、PP(聚丙烯)PLA(聚乳酸)和 CPE(氯化聚乙烯)等臺灣常見的紙容器淋膜主要是由 PE 及 PP 所製成,不同的材質也會影響紙容器耐用度,有些紙杯淋膜能夠承受攝氏 95 度的高溫,例如 PP 就具有抗酸鹼耐高溫的特性。

但要注意的是,就算是可以就口使用,耐高溫的材質也不代表完全無毒國外期刊指出資料來源:Common Single-Use Consumer Plastic Products Release Trillions of Sub-100 nm Nanoparticles per Liter into Water during Normal Use,使用 LDPE(低密度聚乙烯)製的一次性餐碗或飲料紙杯盛裝剛煮滾的熱食,恐讓塑膠淋膜的單體溶出,增加釋出毒物的風險。也有臺灣研究顯示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 109年度市售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產品含有及材料釋出之塑膠微粒調查研究,高溫下,一次性塑膠杯碗及含有塑膠淋膜的杯碗可能會釋出塑膠微粒。

紙容器的組成不完全是紙類,還含有塑膠淋膜,回收分類時須特別注意。
紙容器的組成不完全是紙類,還含有塑膠淋膜,回收分類時須特別注意。

紙容器怎麼回收?只要回收就沒有垃圾了嗎?

要回收紙容器,須送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將淋膜和紙張分離,並回收纖維再製成紙製品,塑膠膜也會處理成塑膠粒,再加工成塑膠製品。為了提高回收品質,提醒您在回收紙容器前,記得先簡單清洗油漬,晾乾後堆疊減少容積,完成後交給環保局資源回收車。

環保署曾呼籲,應將紙容器歸類為廢紙容器類。可是,公共場合並不常見廢紙容器回收箱,導致民眾無法妥善處理。回收分類錯誤或是沒有清洗乾淨就丟棄,都會增加紙容器回收的麻煩和成本。

紙杯、餐盒在資源回收廠分類好,還須送至專門的紙容器處理廠,紙容器才有機會被回收。
紙杯、餐盒在資源回收廠分類好,還須送至專門的紙容器處理廠,紙容器才有機會被回收。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曾報導相關議題,敘述第一線回收業者的心聲,他們常遇到紙容器被錯誤分類,導致回收廠須耗費人力挑出紙容器,部分餐盒甚至存有食物殘渣,污染其他回收物。工作人員不想沾染上油污與口水,同時也擔心疫情期間病菌的傳染,都導致紙容器回收成本提高,面臨更多阻礙。

環保署紙容器回收率達89%的真相?

據統計,臺灣每年消耗約 80 億個紙容器,但是在 2015 年以前,每年只有回收大約 8 億個紙容器,回收率僅有 10%,剩下的 70 億個可能被當作一般垃圾焚燒、掩埋或進入自然環境。直到近年,環保署增設廢紙容器回收廠,並提高補助,加強回收成效,對此環保署公佈回收率在 2020 年成功提高到 89%,便認為資源回收成果佳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環保署提高紙餐具回收量;但事實恐不如數字般美麗。

紙容器回收率未以實際用量 / 生產量計算

紙容器的實際用量,是臺灣存在已久的黑數,環保署其實未能掌握紙容器每年的生產量,89% 的回收率代表的真實意義令人存疑。

多數紙餐具直接載往焚化廠

第二,根據媒體追蹤與環保團體民調指出,每年有為數不少的紙餐具流入一般垃圾當中,除了民眾未建立回收紙餐具的習慣外,多數民間廢棄物清運業者,往往不會特地將少量收取到的紙餐具交給處理廠,而是直接載往焚化廠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 疫食之間(下):容易忽略的回收誤區 環署促紙餐具再利用 源頭減量再等等

紙容器回收量的提升,代表著使用量大增

最後,回收量的提升,其實也代表著使用量大增,末端要處理所消耗的能源也變高。例如疫情期間,免洗餐具用量大幅上升,根據環保署公布的 2020 上半年紙容器回收量,相較 2019 年同期增加近 3 倍,成長至 7 萬 3863 噸

且回收量數據並不包含紙容器的實際用量,我們真正該正視的,是像紙容器這種一次性用品氾濫帶來的問題。

外帶、外送常用的紙容器,已對環境造成危害,回收也難以挽救。
外帶、外送常用的紙容器,已對環境造成危害,回收也難以挽救。

源頭減廢、重複使用最重要!

從紙容器的案例,可見回收分類仍有限制,並非解決垃圾污染的有效方案。減廢,才是關鍵,最好的方法是從源頭減少使用一次性包裝

綠色和平多年推廣以裸買、重複使用及循環容器取代「用後即丟」的觀念,期待改變「一次性使用」的習慣。經過長期研究調查和倡議,督促企業和政府制定源頭減塑的政策,如今已成功在全臺發展規模化的循環杯機制。環保署更公告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連鎖超商及連鎖速食店須有至少 5% 的門市提供免費借用循環杯的服務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回收基管會 - 循環杯乾淨 借用免驚! 清潔有規範 借用請放心 環保署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減少一次性容器的使用,讓外帶可以環保又方便。

邀請您一起實踐源頭減廢,下次購物時,可嘗試使用循環容器或自帶可重複使用的容器,也可支持無包裝的商店,讓循環容器模式更加普及您我生活。

三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大學生,在兩個月的實習期間為循環杯的推廣進行提案和執行,以推動減塑專案的倡議為共同目標。

延伸閱讀:

The post 紙容器不是紙類?可回收所以環保?塑膠淋膜是什麼?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