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文學誌求生 多元化追趕時代

面對閱讀習慣改變與數位化衝擊,紙本雜誌生存大不易,有出版人預估5年內「公開發行的紙本雜誌會剩現在的30%,停刊速度會加快」,以文藝為定位的雜誌,在這樣的「寒流」中處境更為嚴峻。

在《幼獅文藝》任主編長達17年的作家吳鈞堯指出,自己在甫接任的1999年,台灣紙媒還是一片欣欣向榮,靠基本盤訂戶,可說只要如期出刊就有穩穩進帳,但他也直言在1984年的《聯合文學雜誌》成立後,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的《幼獅文藝》,儘管在內容上力求轉型,也開辦了寫作班,但始終因定位無法受到廣告商青睞,陷於入不敷出困境。

由平鑫濤創辦的《皇冠》雜誌,在推出「每月一書」連載小說時期堪稱鼎盛,皇冠曾網羅了當時文壇所有的知名作家,像司馬中原、孟瑤、華嚴、張愛玲、高陽瓊瑤、林懷民等。《幼獅文藝》則在瘂弦擔任主編的1969至1980年代最為風光,後亦有白先勇主辦的《現代文學》、尉天驄主持的《文學季刊》、林海音主辦的《純文學》、葉石濤的《文學界》乃至《文訊》、《聯合文學》等,一時百花齊放。

如今存世的老牌文學雜誌《皇冠》、《聯合文學》及創刊至今也已20周年的《印刻文學生活誌》,均是與出版社共生共存。

《皇冠》雜誌在平鑫濤堅持下,自2002年起為維持雜誌純粹性,完全不放商業廣告;《印刻》與《聯文》近年除辦文學營、寫作學校,在內容上也不斷嘗試更為生活化與多元性,包括以「ChatGPT時代,作家自救手冊」、「巨匠胡金銓的遼闊世界」或《灌籃高手》上映為主題。

《印刻文學生活誌》總編輯初安民在發行20周年的240期中曾表示,「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會凌駕在一切價值之上。然而時代究竟變了,文字已經不能主宰所有人們的想像。」在數位化狂潮時刻,作為文學界一分子,只能「老老實實疊築磚瓦,落實這穩固的文學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