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造就史詩!電影《鐵達尼號》5個製作故事

《鐵達尼號》劇照
鐵達尼號》劇照

【文/戴西福福】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執導的《鐵達尼號》無疑是影史經典,拍攝這部史詩災難愛情片,無疑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鐵達尼號》講述了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最奢華的「鐵達尼號」,在首次航行時,撞到冰山導致沈沒,造成超過 1,500 名乘客死亡的故事,電影要重現這個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悲劇相當不容易,以下我們將整理這部電影中,五個製作故事。

1.探索沈沒的鐵達尼號

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冒險深入北大西洋海底,拍攝著名的鐵達尼號殘骸。鐵達尼號自 1912 年 4 月 15 日沈沒後,近 75 年過去,美國和法國的研究團隊,於 1985 年在距紐芬蘭海岸約600公里找到它的殘骸。

詹姆斯卡麥隆 1998 接受《帝國雜誌》採訪時,分享當年看到了水下考古學家羅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拍攝鐵達尼號殘骸出現在新聞上的心情:「我當時想,我的天啊,太不可思議了。他們使用這種技術,像時光機一樣回到過去。」因此,他拍攝《鐵達尼號》的想法誕生了。

在他於 1995 年寫劇本之前,他到鐵達尼號的沉船位置進行探險,「我不害怕,我沒有幽閉恐懼症,我喜歡潛水。對我來說,這就像登上月球一樣。」因為深海的壓力,在12 次潛水中,他們得使用裝有35毫米鏡頭的機器人,以方便在沈船內部和周圍拍攝。

這段真實的鏡頭有出現在《鐵達尼號》電影中,使得這部電影更加令人難以忘懷。

《鐵達尼號》劇照
《鐵達尼號》劇照

2.打造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的大部分場景,是二十世紀福斯於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打造的片廠巴哈工作室(Baja Studios)拍攝,這裡後來也拍攝多部電影,包括1999年的《水深火熱》、2001年的《珍珠港》等。

《鐵達尼號》劇組在這裏打造了鐵達尼號的右舷部分,但被拆成多個部分,船首也得卸下,才足以裝進巨型水箱拍攝,而要打造左舷會太貴,卡麥隆要求所有道具都要左右反轉,可以節省經費又足以拍攝。

《鐵達尼號》最初以 1.25 億美元的預算拍攝,但遠遠超支,最終的數字為 2 億美元,不過這部片最終在全球的票房收入為 22.4 億美元,當年的花費相當值得。

說起來,《鐵達尼號》的拍攝過程異常艱辛,被各種不看好,卡麥隆更被形容成片廠暴君,最奇怪的故事,是劇組與導演的宵夜濃湯中,被不明人士投毒,放入天使塵(PCP),造成大混亂,所幸大家僅在醫院度過一夜,沒有人真的受重傷或有生命危險。《浮華世界》在2017 年的一篇文章,描述了當年在醫院的混亂,有劇組人員中毒後發狂,坐在輪椅上飛速穿過大廳,還瘋狂大笑,甚至有人開始跳舞,幸運的是,飾演老年蘿絲的葛羅莉史都華(Gloria Stuart)當晚外出用餐,躲過一劫。

《鐵達尼號》劇照
《鐵達尼號》劇照

3.另一個機房

卡麥隆在重建鐵達尼號時,堅持要盡可能還原歷史,劇組非常努力,甚至連鐵達尼號上使用的瓷器,都印上了白星航運徽章,這是鐵達尼號的營運商。

不過,卡麥隆對於重建機房的嘗試從未滿意,因此製作暫時轉移到歐布萊恩號(SS Jeremiah O'Brien),這是二戰期間建造的船,目前停靠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歐布萊恩號的引擎與鐵達尼號相似,但他的引擎室比鐵達尼號小,卡麥隆則巧妙利用特效,他讓演員在綠幕前表演,再合成到鏡頭中,最終的結果是完美的。

《鐵達尼號》劇照
《鐵達尼號》劇照

4.巨型水池

傑克和蘿絲墜入北大西洋冰冷海水的場景,以及悲慘的沈船事件,大部分是在巴哈工作室拍攝,其餘則是在加利福尼亞長灘的貝爾蒙特廣場游泳拍攝,該泳池於2014年拆除。

許多關於《鐵達尼號》拍攝期間的抱怨,都與演員與臨演長時間泡在巨大水池中有關,雖然是溫水拍攝,但仍相當辛苦。卡麥隆在2012年接受採訪時,否認了他拒絕讓演員離開水池去上廁所的傳聞:「每個人都可以去廁所,但他們沒有被鼓勵直接在水裡,雖然我認為很多人這麼做了。」

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曾分享,拍攝墜入水中的那場戲時,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已經有潛水執照,但她沒有,她說:「他真的很照顧我,他很聰明,而且他不會離開我身邊。」

《鐵達尼號》劇照
《鐵達尼號》劇照

5.精美的道具

如果想親眼看鐵達尼號上的製品,可以去大西洋海事博物館,這裡有鐵達尼號展,另外的選擇是,目前在紐約的鐵達尼號展覽,將帶領遊客進行身臨其境的互動之旅,對船的內部和外部進行導覽,將沉船中的物品,與電影製作的道具和服裝相結合,展覽目前巡迴至紐約市。

《鐵達尼號》劇照
《鐵達尼號》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