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 共創樂齡新生活「樂齡大學-感人故事集」

因應高齡人口遽增,教育部結合國內大學校院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環境與高齡者共享,辦理短期學習式計畫,97年參仿美國老人寄宿所辦理「老人短期寄宿學習」活動, 98年補助28所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學堂」專案計畫。為養成高齡者固定學習習慣,於99年補助56所大學校院試辦學期制的「樂齡大學」計畫,一圓高齡者上大學的夢想,推動至今使高齡者有機會進入校園和年輕學子共同學習互動,促進世代共融。

我國已進入高齡社會,預計在114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位就有1位65歲以上的長者;依據統計,65歲以上人口在109年11月達到16.02%,計377萬3,764人。因應國內高齡長者日益增加,民眾對於樂齡學習需求殷切,教育部透過遍布全國各鄉鎮市區的369所樂齡學習中心、培訓高齡自主帶領人辦理的130個高齡自主學習團體,以及補助大學校院推動的93所樂齡大學,鼓勵國內長者活到老、學到老,並促進社會參與及貢獻服務。

教育部為增加樂齡大學學員間的學習共鳴,留下學員們的學習足跡,也委請國立中正大學蒐集學員的心路歷程、成長故事,編撰「樂齡大學—感人故事集」,以鼓勵更多高齡者共同加入學習行列。書中分為五大類別:適應退休生活、適應健康與體力衰退、建立滿意的生活安排、加強與同年齡的聯繫及適應配偶的死亡,共計收錄31篇退而不休、積極學習共創美好樂齡生活的感人故事。

高齡者在完成養育子女的任務以及退休後的生活,時常感到頓失重心,例如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陳大哥,退休後在家總覺得生活單調乏味,在朋友鼓勵下報名樂齡大學,專業知識性的課程不僅豐富了生活,也透過課程發掘對烘焙的興趣,更增加了和家人交流的話題,使家庭關係更為和諧。參加樂齡大學除可強化同年齡層的人際聯繫外,亦可藉由服務貢獻學習,創造生命新價值,例如慈濟科技大學的花大姊,在參與樂齡大學前常糾結煩惱且心事重重,因為在學校結交許多年齡相仿的同學,有共同話題快樂學習,更在志工服務學習課程上,發現有些長輩坐著輪椅行動不便,讓她更體悟到能有餘力進行服務,回饋社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價值。

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長壽的人口趨勢,所需要的不僅是長期照護,更要鼓勵長者有學習的動力,「持續學習」實現年輕時的夢想,翻轉大眾對長者的刻板印象,讓社會看見整個樂齡世代活出生命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