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老滋味!過年就要吃這些傳統零嘴

春節即將到來,俗話說:「吃甜甜,好過年。」相信不少人已經開始著手採買年節的應景零嘴了。近年來飲食西化,賣場和年貨大街都改賣西式的巧克力和日式的米菓煎餅等,很多傳統的點心已不常見,然而那甜滋滋的美好口感仍讓人難忘,究竟有哪些常見的年貨零嘴呢?大家不妨納入購買清單中吧!

 

寸棗糖

(圖片來源:3號味蕾 旗艦店

形狀短小,是源自福建閩南的甜味油炸小物,製作相當費工。雖然名稱中有「棗」一字,不過它的原料是糯米,並不含「棗」的成分在其中,是將糯米先製成條狀油炸,再加上麥芽糖黏合,以及用白砂糖翻炒,吃起來酥脆香甜,市面上可見金黃與紅白兩色。

 

棗仁核桃糕

(圖片來源:二鹿創意牛軋糖

以紅棗或黑棗泥、麥芽、核桃仁、紅豆沙等食材製作,吃起來黏牙,但屬較養生的甜食。在過年期間常會用鮮豔的各色玻璃糖果紙包裝,十分喜氣,有食棗年年好的意涵。

 

麻荖

(圖片來源:3號味蕾 旗艦店

它是台灣傳統米菓,將米粉或山芋粉蒸熟搗碎,製成小片風乾,再透過油炸,使其膨脹,最後沾麥芽糖漿,裹上芝麻、杏仁片、花生或米,形成傳統風味。因材料中有花生與米,所以有象徵長久之意。

 

生仁糖

(圖片來源:小麻吉家家愛休閒食品

生仁是花生仁,裹上糖霜而成的花生糖,吃起來卡滋卡滋,市售共有紅白兩色,圓形的外表象徵著喜氣吉祥,是福建原鄉地區一道流傳已久的節慶甜食。

 

金桔糖

(圖片來源:i-Style 精品百貨館

春節時家裡總會看到金桔糖的蹤影,不論是用來待客或自己討個好運。「桔」和「吉」同音,加上外觀為金黃色,象徵大吉大利,萬事如意,並有添財發財的涵義。

 

米花糖

(圖片來源:翻攝Youtube)
(圖片來源:翻攝Youtube)

米花糖類似於爆米香,是以糯米、白糖與蜂蜜製成,有些則會加上花生、葵花籽、南瓜籽,或其他堅果類,口感酥脆。過去常有人於春節時自製米花糖,或作為拜訪親友食的伴手禮,傳達幸福甜蜜的意義。

除了以上6種年節傳統零嘴,你在過年時還吃過哪些嗎?快來分享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