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賽/借鏡日本一頂級戰力養成 台灣訓練系統問題如何突破?【觀點】

(※文:鄭又嘉,曾任《自由時報》棒球線記者,赴美採訪球員經驗豐富,著有陳偉殷個人傳記《Will Win Chen》、《棒球驚嘆句2》,現為愛爾達體育台、Momo TV球評。)

「今天上場以後,就算中外野是Mike Trout,我們也要放下對他的崇拜,才能超越他們,才能站上世界的巔峰。」

堪稱人類運動史奇蹟般人物的大谷翔平,在經典賽美日決戰的賽前,在休息室裡對全隊講了這段話。

果然在4個小時後,日本武士完成了他口中的「超越」,擊敗號稱歷屆最強的美國隊,以七戰全勝之姿,毫不僥倖地舉起金盃,但靠的不只是大谷一個人的超人表現,而是全隊投打均衡的全面演出。

日本頂級戰力 仰賴科學化訓練

「二刀流」大谷翔平的確是不世出的天才,有著得天獨厚的體型跟能力,相較之下,日本隊的另一張王牌山本由伸只有178公分,而剛與紅襪簽下6年9千萬美元大約,在本屆經典賽掃出破紀錄13分打點的吉田正尚,更是個只有172公分的矮小打者,但他們都能夠了解自己,透過科學化的訓練把自身能力最大化,在先天有限的身材條件下,發揮出極限的力量。

效力於日職歐力士的山本由伸一反現在以重訓為王道的觀念,走的是鈴木一朗以柔軟度與重心為主的訓練,更去研究標槍的投擲與投球的相同之處,但儘管是單調標槍的投擲訓練,他在每年季後都還能針對自己的需求與不足,去微調自己的訓練內容,才能創造出自己「山本流」的投球動作,用最省力的方式,卻能催出極速159的火球,而且連續兩年投球局數都將近200局。

吉田正尚則是為了想當個全力揮擊的真男人而下盡苦工,主動求助於日本國寶級運動員,雅典奧運鏈球金牌室伏廣治,因為他認為鏈球灌注所有力量「全力一擲」的概念,跟他站在打擊區「全力一擊」的想法不謀而合,透過室伏顛覆傳統的客製化菜單訓練,終於讓他找到了能完全釋放小宇宙的揮擊方式,而且同時兼顧了擊球的細膩度,這次經典賽打到第7場才首度被三振的能耐,完全被世界看見。

日本的牛棚陣容裡還有一整批如翁田大勢、伊藤大海等,年輕、球速快、心臟大顆的強力投手;日職最年輕三冠王村上宗隆迷航5場,仰賴的更是打線的深度廣度兼具,能夠支撐到他第6戰回魂敲出逆轉安,源源不絕的頂級戰力,這絕對不只是天份。

無法與日本並肩的我們缺什麼?

台灣在本屆止步於分組預賽,比不上日本的好成績,讓我想到最近常常看到的一種論調,「日本人口是我們幾倍,實力當然不能拿來比較啊。」

如果以這種理論出發,那麼人口數3.3億的美國,實力應該要比日本強上將近3倍,那麼只有2300萬人口的我們,是不是根本就沒有發展棒球的必要與可能性?我們不是做不到,只是欠缺了大谷口中那個「超越」的決心與準備。

長陷「不知道在練什麼」的訓練思維

台灣棒球在近5年也有觀念上的大幅進步,有球隊設置了「重訓教練」的職位,目前幾乎也有8成以上球員在團隊的訓練之外,都自行聘請體能教練,但卻始終有些問題無法解決。

首先是球隊與球員自聘體能教練訓練內容上的不同與衝突,由於球隊並未完全開放讓球員完全自主個人的體能訓練,因此選手只能在球隊與個人教練的兩套課表中游移不定,常常出現球員必須「練兩套課表」的狀態。

而另一個最大的癥結,則是在於「不知道在練什麼」或「不知道要什麼」。

劉致榮2019年在亞錦賽頻頻飆速後,高價加盟了波士頓紅襪,連帶著讓他所屬的訓練單位一夕間爆紅,幾乎所有年輕球員都透過各種關係想進去訓練,理由很單純的就是「聽說去那裡練,球速會變很快。」

我也看過一個天賦滿滿的投手,請了隊上主力打者的個人教練來幫自己上課,不僅從不缺課遲到,所有課表更是一定咬牙做完,照這個努力程度來說,應該要成為頂尖球星了,但事實上,至今他卻仍年年為各種傷勢所苦,從來沒有完整健康地投完一整季。

養成與訓練系統如何突破?

台灣球員其實耐操、肯練,近年體型與力量也有大幅提升,但缺乏的是去思考每一種訓練的意義與目的,特別是訓練上需要更細膩、課表必須完全量身打造的投手,這幾年成長特別緩慢,培養不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大投手,成為了這次經典賽中華隊的最大罩門。

養成與訓練系統的突破,真的必須仰賴國家與球隊的努力,我們不是沒有棒球人才,我們不是沒有成長空間,但我們必須有大谷口中「超越」的決心,在看偶像的同時,更要去思考迎頭趕上所需具備的條件,而不是停在這裡安慰自己「因為他們棒球人口多。」

就像台鋼總教練洪一中所說的,別總是讓打不好成為正常,輸球後再補上一句「我們已經很棒了」。

其實我們可以更棒的。

  • 經典賽/台灣國球積分排名世界第二 為何職棒水準跟不上世界?【觀點】

  • 經典賽無緣8強 林岳平:未來會提升投手訓練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新制教召陸軍南部首梯 今實施火砲射擊
春節戰備操演 擬真「城鎮戰」因應共軍威脅
不服裁判判決 6歲小教練抗議方式引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