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惡夢是巴金森氏症前兆?醫:50歲以上有「這種」睡眠問題應就醫

每個人睡覺時都會做夢,不過最近英國有一項研究指出,經常做惡夢,恐怕是巴金森氏症的前兆,這是真的嗎?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排名第2多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根據健保2021年統計資料,國內巴金森氏症患者已超過7萬人,巴金森氏症是因為大腦黑質組織當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導致多巴胺的分泌量不足,因為多巴胺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一旦分泌量不足,就易引起運動功能障礙。

發表在醫學權威期刊《刺胳針(Lancet)》旗下期刊《e臨床醫學》的研究中,英國伯明翰大學人類大腦健康中心博士歐泰庫(Abidemi Otaiku)分析超過3,800多位67歲以上未罹患巴金森氏症的美國男性的資料,他們固定填寫睡眠品質等問卷調查,並針對每週至少做1次惡夢的人進行追蹤調查長達7年。

在這段期間,有91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經過分析後發現,每週至少做1次惡夢而難以入睡的人,後續發病的機率是其他人的2倍,若是只看研究的前5年,機率更提高到3倍多。而且這些患者早在出現顫抖、僵硬和遲緩等明顯症狀的好幾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做惡夢。

歐泰庫認為,這項研究強調了做夢的內容可能與大腦功能相關,也可能是未來在神經科學研究的目標,不過他也提醒,在368名經常做惡夢的長者中只有16人確診巴金森氏症,因此他認為,經常做惡夢的人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動作障礙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陳柔賢認為,研究只以「受試者自覺做惡夢」來評估,並不準確,因為無法區分是哪種狀況的睡眠障礙,他指出,臨床上與巴金森氏症有關的睡眠障礙,主要是「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

在睡眠狀態時,大部份的夢境發生於快速動眼期,這時腦部細胞活躍,但身體的肌肉應該是全然放鬆的,「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指的就是在快速動眼期時肌肉的力量卻還存在,於是就會把發生的夢境「演出來」,包括大吼大叫、拳打腳踢等劇烈動作,甚至可能會讓枕邊人受傷也有可能摔下床。

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通常沒有辦法找到特別原因,不過一般認為可能與神經退化有關,有些則與服用某些特殊的藥物有關。發生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的人,未來罹患巴金森氏症或其他神經退化疾病機率也比一般人高,而且可能早在巴金森氏症的動作症狀發生之前5~10年便先出現這種睡眠障礙的症狀,因此,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被視為是巴金森氏症的早期前驅症狀。

「50歲以上的人出現快速動眼期睡眠行動障礙,無論頻率高低,都應該去看醫生,建議可尋求神經內科的動作障礙科協助,」陳柔賢指出。

醫生會先臨床檢測病患是否有顫抖、僵硬、動作緩慢等典型動作症狀,這些才是診斷典型巴金森氏症的重要指標,如果沒有,可進一步做「多通道睡眠腦波檢查」,紀錄睡眠時的腦波。

如果仍有疑慮,則可透過核子醫學掃描看腦中多巴胺受體受否減少,或是做核磁共振看腦部結構性的異常情況,如果都沒有明顯異狀,便可能是原發性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可用藥緩解控制。

延伸閱讀:

白蟻下雨後出沒,如何消滅?白蟻入侵跡象、防治一次看

維他命C何時吃最好?功效好處?維他命C攝取量一次看

帕金森氏症剛開始6前兆,症狀檢測、治療、壽命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