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解析:中國2024年內外情勢艱難,習近平能夠壓制異議嗎?

每年的12月31日,習近平都在中國國家電視台向全國發表新年賀詞,這成為人們了解高層權力動向的重要時刻。中國的網友們仔細觀看:一窺領導人坐在他聲稱的辦公桌前的景象,交換對習近平書架上展示照片的分析,並細讀他言辭的含義。「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他今年這樣說道。很多人將這視為對當前中國困境的輕描淡寫。

一年多前,習近平放棄了實施近三年的「清零」措施,然而該國未能如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所描述的那樣「平穩」過渡。中國的疫苗接種率不高,據一些估計,超過一百萬人死於新冠疫情,而官方僅承認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死亡案例。經濟未能迅速回升,青年失業率飆升,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國內居民紛紛嘗試轉移資產,而海外投資者則更加謹慎並且考慮撤出。

中國2024年的前景同樣不容樂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日指出,習近平政府將繼續面臨多方面的困難。在內政方面,習近平將持續強調對金融事務的掌控並打壓國內異議。儘管他試圖透過展現強勢形象和操控經濟數據來營造穩定局面,但中國的經濟復甦進展緩慢,這注定使他難以擺脫民意的不滿情緒。

<cite>上海民眾的萬聖節裝扮:大白、魯迅。(翻攝微博)</cite>
上海民眾的萬聖節裝扮:大白、魯迅。(翻攝微博)

對外,習近平將面臨吸引外資的挑戰,同時應對歐美國家對中國實施的貿易障礙。預計在1月中旬,習近平將派出一支比以往更大規模的代表團參加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WEF)。這支團隊可能由總理李強領導,這是自習近平2017年親自出席以來參加該論壇的中國最高層級官員。

李強曾擔任上海市委書記,以對外資友好而聞名,但他將發現在達沃斯的處境艱難。與習近平首次出席時不同,現在許多西方官員將中國視為風險來源,原因涉及該國經濟的低迷、與美國的戰略競爭,以及習近平對西方的態度。西方對中國的擔憂也自新年伊始存在。1月13日,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外界預期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成功當選可能引發兩岸緊張局勢。

經濟問題持續延燒

《經濟學人》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波動不安,無法享受解封及隨之而來的短暫消費反彈帶來的提振。預估中國未來一年的GDP成長可能低於2023年「約5%」的目標。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測,中國2024年經濟成長將為4.5%,2025年為4.3%。這表示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持續處於脆弱的狀態。

原定於2023年底舉行的中共中央委員會「三中全會」目前尚未召開。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告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聚焦於經濟改革發展議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遲未召開引起了大量猜測,外界認為中共精英階層在如何處理中國長期經濟困境,例如人口老化、勞動力縮減和債務危機等方面,可能出現內部矛盾或不和。

或許要等到中國全人大於3月召開的年度會議,才能揭曉中國政府的經濟戰略線索。屆時,國務院總理李強發布的首份報告,將宣布2024年的官方經濟成長目標。若目標與前一年的「5%左右」相近,這可能意味著儘管面臨種種逆風,中國政府仍計畫採取刺激措施以確保目標達成。

<cite>2023年12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美聯社)</cite>
2023年12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美聯社)

投資者將繼續對中國經濟情勢保持警惕,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官方的資訊傳達日漸不可靠。為了阻止人們討論中國經濟真實狀況的嚴峻程度,中國政府停止發佈或修改經濟數據,並試圖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

中國國家安全部更進一步表示,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可能構成了政治罪行。該機構稱,意圖唱衰中國經濟的「陳詞濫調」本質是妄圖以虛假敘事構建「中國衰敗」的「話語陷阱」、「認知陷阱」,以持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道路進行攻擊、否定。該機構更稱,將打好維護經濟安全的「組合拳」,堅決依法打擊、懲治在經濟安全領域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

去年12月25日,中國《財新周刊》發表社論「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引述鄧小平當年關於改革開放的講話,強調「只有繼續堅持實事求是,才能進一步解放思想」,並直指1970年代中國官方吹噓「形勢大好」,事實是「民生凋敝,貧窮落後」。該文章很快就在《財新》網站上遭到刪除。

異議沒有生存空間

《經濟學人》指出,2024年習近平也將對異議採取極為嚴厲的打壓態度。儘管2022年11月的白紙運動僅持續數周,表面上是反對清零政策的抗議浪潮,但民眾的訴求中亦帶有政治色彩,他們舉起白紙象徵反對審查,甚至在上海有人高呼「共產黨下台」和「習近平下台」。在這個充斥監控的國家中,這成為公民顯示勇氣的卓越時刻。

整個2023年,中國警方仍試圖追蹤白紙運動的參與者,對他們發出警告並拘留了一些人。恐懼再次籠罩在示威者身上。北京市的一名居民表示:「我知道很多年輕人再也不能在北京生活了。他們從別的地方來到這裡租房。在參與這件事之後,政府命令他們不得再進入北京。他們所能做的只有返回家鄉,尋找其他出路,找一份新的工作……他們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價。」

習近平將持續受到這場示威活動的影響。去年12月23日,在一場討論2024年優先事項的會議上,中國各地的警察局長受到北京上級的命令,要「強化政治安全的掌控」,同時加大保護中國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

<cite>2022年11月27日,在北京街頭舉著白紙和平抗議的群眾。(AP)</cite>
2022年11月27日,在北京街頭舉著白紙和平抗議的群眾。(AP)

在香港,「國家安全」也將是年度主題。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港府預計在2024年根據中國對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要求通過新的法律,以進一步管制叛國、分裂、煽動和顛覆等罪行。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3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自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以來,中國對香港異議的大規模鎮壓導致居民難以組織大規模抗議活動。在未來幾個月中,香港著名的民主活動人士將面臨無陪審團審判,這可能惡化香港言論自由空間日益萎縮的趨勢。

<cite>2023年3月12日,全國人大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當選的中國國務委員秦剛(左)、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祕書長吳政隆(中)、國務委員李尚福宣誓就職。(美聯社)</cite>
2023年3月12日,全國人大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當選的中國國務委員秦剛(左)、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祕書長吳政隆(中)、國務委員李尚福宣誓就職。(美聯社)

在中國領導層內部,習近平統治下的打貪反腐行動將進一步升級。過去一年,前外交部長秦剛和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因不明原因被撤職,由王毅和董軍分別接任外交和國防部門的首長。年末之際,9名高級軍事官員被從全國人大中撤職,習近平當局也未給出解釋。

中共高層的人事變動有時參雜政治因素,難以捉摸其原因。然而,在金融行業,打貪反腐似乎是過去一年清洗金融業精英的主要原因。官方媒體表示,2023年有逾100名金融業高層,主要是銀行家,因貪污被逮捕。12月份,一名銀行經理因挪用人民幣23億元被判無期徒刑。上海財經媒體「界面新聞」表示,這場運動在2024年「預計將進一步升級」。

加強愛國主義與領導

《經濟學人》指出,習近平將要求全面掌握金融事務,因此籠罩在中國私營部門的陰霾在2024年不太可能被驅散。

2023年3月的中國年度兩會期間,他宣布成立一個新的黨領導機構──中央金融委員會──負責所有金融事務。同時,他還重新組織了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以在金融領域加強黨的紀律。即便第二十屆三中全會被推遲至2024年舉行,習政權也可能不會宣告振興支持市場改革,更可能強調黨和習近平對所有事務的領導。

習近平或許期望在中國面臨困境時,西方發生其他問題和危機,以分散國內民眾的注意力。舉例來說,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存在分歧、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戰爭,以及美國11月總統大選的政治動盪。然而,西方對中國的警戒情緒不會減弱——無論誰在美國選舉中勝出,中國仍然將是華盛頓關切的焦點。

美國將持續試圖透過對投資和貿易的限制,阻礙中國先進技術的發展。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經濟摩擦將加劇,特別是在歐美努力保護汽車產業免受中國製廉價電動車衝擊時。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在調查中國電動車是否受到違反貿易規則的補貼。制裁性的關稅可能在2024年實施。

<cite>2023年8月30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遊覽擁抱一位小女孩。(美聯社)</cite>
2023年8月30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遊覽擁抱一位小女孩。(美聯社)

習近平將以歐美國家的制裁舉措,形容為對中國崛起的迫害,期望這能夠培養民族主義情緒。今年10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國慶活動也將被運用於達成此一目的。中國1月1日生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法》明訂:「所有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然而,民族主義並不能完全有效對抗批評者,如同2022年發生的白紙運動所顯示。對習近平獨裁統治的不滿可能仍主要是非公開的,但在即將到來的農曆龍年,這些民怨不太可能消減。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