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通縮烏雲籠罩下,中國經濟陷麻煩

▲《經濟學人》報導中指出,中國經濟成長的步履維艱,而且還面臨了通縮的威脅。(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經濟學人》報導中指出,中國經濟成長的步履維艱,而且還面臨了通縮的威脅。(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經濟學人》報導指出,中國於17日公布了最新的經濟統計數據,第2季GDP與去年相比成長了6.3%,數字看起來不錯,但很大程度是因為去年受到疫情影響,經濟表現的基數較低。第2季GDP若與第一季相比,則僅成長0.8%,年化成長率約3.2%。可以說中國經濟成長的步履維艱,而且還面臨了通縮的威脅。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中國經濟成長的阻礙包括國內因素與國外因素。比如,中國6月份出口商品以美元計價,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2%,這是自2020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降幅。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出口衰退是因為全球經濟復甦緩慢。但與此同時,中國的房市也處於低迷,6月份公寓銷量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公寓銷量遠低於經濟學家認為的合理水準。

中國未調整物價因素的名目經濟成長率,較調整物價因素後的實質經濟成率來得低,這在過去40季只發生過4次,顯示了中國的商品與服務價格正在下降,截至今年第二季,物價下降1.4%,這是中國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

仔細比較物價變化,6月份消費者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而生產者出廠價格則下降了5.4%。中國統計學家解釋這是因為石油成本下降,但這說法並不令人信服,因為GDP的計算應該只會納入中國本身商品增加的價值,真正的原因可能是通貨緊縮的壓力正在蔓延,不然就是中國的統計數據或許出錯了。

對於中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有民眾認為實際感受遠比官方數字要糟糕,兩者之間存在溫差。對此,付凌暉則解釋,總經數據比民眾的微觀感受更全面也更可靠。而這回應也遭到中國網友調侃,說如果你覺得生活沒有官方數字呈現得那麼好,那麼你可能需要調整一下自己的感受。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政府對經濟的看法很難捉摸,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當局採取了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措施,最終推動了經濟成長,並將效應擴散到世界其他地區。但是如今,中國當局似乎並不著急於刺激經濟,中國央行僅小幅降低利率,電動車的稅收優惠延長了,官員與一些企業會談,喊話鼓舞企業的士氣,發布了指導方針要促進私部門發展,但除此之外,沒有更多具體的財政支持措施。

中國政府這種缺乏緊迫感的態度,可能來源於對經濟復甦的前景抱有信心,官員們或許仍樂觀相信今年GDP成長5%的目標可以實現。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對於刺激措施的副作用有所疑慮,不希望為了刺激經濟而放出大量流動性,導致侵蝕國營銀行的盈利或破壞地方政府的財政紀律。

中國政府在就業市場能夠看到一些積極信號,雖然都市青年失業率已經上升到21.3%,但6月份的總體失業率為5.2%,優於5.5%的年度目標。疫情過後,餐飲業等勞動密集產業復甦,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

不過,勞動力市場可能是經濟勢頭的滯後指標,如果經濟成長持續疲軟,失業率最終也難以避免將小幅上升。或許當衝擊波蔓延到總體就業市場時,中國會考慮採取更多刺激經濟的措施,像是進一步降息,放手讓人民幣貶值,以及拯救房市等等。

然而,花旗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余向榮表示,中國真正的難題在於,特效藥似的經濟刺激措施可能還不夠,想要解決經濟的沉痾,必須增加對貧窮家庭的現金補助,增加對綠色產業的基建投資,由國家指導的政策性銀行,甚至是國家銀行自己來發行債券籌措資金。這些措施實行起來緩慢且困難,對於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來說,官方的經濟統計數字與百姓實際感受有溫差,這是他們可以接受的。他們真正不能接受的,是經濟現況與政府目標之間存在鴻溝。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中國青年「實際失業率」達46.5%?北大研究:比官方統計高一倍
中國經濟跌落谷底 企業主信心崩盤、缺乏投資意願
巷仔內/中國「限制鎵鍺」雙面刃 還未傷美刀鋒先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