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弱勢生申請大學 劣勢在第一階段學測篩選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4日電)大學個人申請管道常被批評為「多錢入學」,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發現,不論考試入學或申請,經濟弱勢生錄取比率都較一般生低,在申請的劣勢主要發生在第一階段(學測篩選)。

ColleGo!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今天舉辦「線上家長日」活動,下午邀請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婉琪發表「考招制度之入學公平性探討-多錢入學是真的嗎?」專題演講。

不少民眾對大學個人申請管道抱有負面印象,批評「多元入學」是「多錢入學」,只有單純以學科考試分數分發的方式,才能有效翻轉社會階級。但國教院研究全國性考招資料卻發現,不論是申請入學還是考試分發,經濟弱勢生(中低、低收入戶考生)的錄取比率都比一般生低。

進一步分析,經濟弱勢生在申請的主要劣勢,主要發生在第一階段,也就是以學科能力測驗(學測)成績篩選。如果能順利進入第二階段,通過率反而比一般生高出約16%。即便只看競爭最激烈的頂尖大學,也是類似結果。

國教院研究指出,外界常認為經濟優勢學生在第二階段的書面審查、面試等,因資源較豐富,較容易受到大學青睞。然而大學教授經常發現,部分學生的書審資料,充滿指導痕跡,反而不能顯現個人的獨特性。教授希望看到學生自主探索的模樣,而非以經濟資本打造的包裝。

陳婉琪表示,看似公平的考試,事實上是造成一般學生與弱勢生之間入學機會嚴重落差的一種篩選工具;常被認為不客觀的書審、面試,反而助於減少家庭資源差異帶來的機會落差。然而她也坦言,難以只靠數據說服群眾,任何考招制度都很難避免階級複製和教育階層化。

近年台灣大學等國立大學,紛紛推動「希望入學」等制度,保留更多機會給弱勢生,可望緩解申請第一階段的篩選困境,陳婉琪認為是不錯的發展,但111年考招新制推動後,仍需要持續追蹤。(編輯:張雅淨)11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