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3年 京滬高鐵首次獲利

工商時報【記者李書良╱綜合報導】 拜巨量客流所賜,中國大陸最知名、運量最大的高鐵京滬高鐵公司指出,2014年全年京滬高鐵運送旅客超過1億人次,車票收入約300億元人民幣(下同),根據估算,可望實現約12億元的利潤。這也是在歷經兩年的營運虧損後,京滬高鐵迎來首年營運獲利。 新京報報導,京滬高鐵2012年車票收入173.8億元,虧損37.16億元;2013年222.58億元,虧損12.94億元;到了2014年,車票收入約300億元,也是首年有利潤。 對此,京滬高鐵公司前任董事長蔡慶華表示,按當初構想,京滬高鐵經5年建設週期,之後再營運5年,逐漸達到盈虧平衡,之後再用14年還本付息。但開通後情況超乎預期,運量和收益快速增長。 京滬高鐵自2011年6月30日開通後,日均發送人次一路攀升至2014年的超過29萬人次。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統計,2014年,大陸鐵路動車組運送旅客超過8億人次,而京滬高鐵就占1億人次以上,日均超過250列高鐵列車運行。 然而,這樣仍無法滿足高峰時期旅客出行需求。蔡慶華說:「照這樣發展,說不定哪天就要修建京滬第2高鐵了。」 報導稱,京滬高鐵的興建,造福了這條高鐵串起的24座城市,幾乎都搭上了「高鐵經濟」這趟列車。 僅以山東省曲阜市為例,京滬高鐵開通以來,這座歷史名城旅遊接待人次和社會總收入實現大幅增長:2013年上升到1,446.7萬人、122.3億元,分別較上一年增長11.7%和14.2%。 當前高鐵工程已成為中國大陸工業、製造業發展的強項,大陸政府並藉由多次領導人出訪,向國際社會推銷自家的高鐵技術。 報導稱,大陸已經建成針對不同氣候、不同地形的高鐵:既有經過零下40度高寒地帶的哈大高鐵,也有穿越颱風頻發環境的海南環島高鐵;既有經過「大風區」和戈壁沙漠的蘭新高鐵,也有隧道長度超過總長度一半、有「超級高速地鐵」之稱的貴廣高鐵。這些覆蓋各種地質和氣候條件的高鐵,為世界高鐵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